用 LinkedIn 一段時間,很多人問我:真的有從 LinkedIn 得到工作嗎?LinkedIn 好用嗎? 以我看來,工具都有它的用途,一個工具能有這麼多用戶使用,無疑證明它有一定的價值。端看你要用這項工具達到「何種目標」,目標清楚,這項工具就能為你所用。 我用 LinkedIn 投過不少履歷,也得到面試機會,自從我將檔案改成 Freelancer 的版本之後,我開始從 LinkedIn 接到不少案件,所以 LinkedIn…
履歷
裁員海嘯在全球各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次邀請到在美國矽谷新創公司任職產品行銷的Kristine,除了分享海外求職歷程,更要告訴大家有點戲劇化,卻又真實無比的被裁員經驗。希望能幫聽眾朋友們建立起心理上、能力上的安全防護網!... 閱讀更多
求職話題常聽到的 cover letter 是什麼?有必要嗎?有什麼重點要注意?投履歷老是沒中的你可以看看是不是這環節出了問題。 求職與履歷表的世界不研究還好,一做個功課才發現真是複雜,訪問了諸多人資之後,才發現眉眉角角真的有夠多。說實在,如果你真的是萬中選一的人才,這些功課有沒有扎實做到或許不影響你被通知去面試的機會,但如果寄履歷應徵成天沒下文,或許有很多細節可以從頭檢查起,今天我們談的就是 cover letter 的重要性。
- 來到新公司一陣子的你,正努力讓工作上手,同時逐漸明白老闆、同事的習性,甚至開始挖掘附近的美食,已經不像第一天上班的戰戰兢兢了! 唯有一件事讓人掙扎,在厭世通勤的路上更是難以忽視:「這間公司的企業文化好像不適合我。」 也許你習慣縝密思考過後再發言,但開會時發現同事討論的節奏都很快;或者,活潑的你喜歡一起合作、腦力激盪,卻發現大家都戴著耳塞埋首工作。 「我應該說、或做點什麼嗎?還是咬牙撐下去,等到適合的時機再離開?」 經過投履歷、面試、再投履歷、面試的漫長輪迴,好不容易收到錄取通知、脫離求職苦海。踏進來後才發現這裡和想像的不太一樣,就此離開好像很可惜,但格格不入的感覺又難以忽視……。
四步驟,一起克服不適應
1. 找出問題 這間公司的企業文化,和自己期待的有哪裡不同? 企業文化聽起來可能很抽象,也許先想到的會是年終尾牙或公司福利,然而規範、價值觀等等也是企業文化的一環。例如,你的公司是結構複雜還是扁平的組織?重視未來市場價值,或每個月的業績? 釐清你不適應的是哪個部分,是真的不喜歡,還是尚未適應挑戰?適時的自省能幫助你確定,這間公司是否真的不適合你;如果是還沒準備好接受挑戰,勇敢面對它,能使你成長更多。 2. 採取行動 一旦找出癥結點,就能有所行動了! (1) 還不熟悉公司氣氛,發言前總是膽戰心驚的你可以試試:- 融入、適應同事
- 和上司聊聊
推薦你看看《BetweenGos 優勢思維線上課》年中特別活動✨
《優勢思維》線上課,已經超過 1700 位學員好評支持! 上完這堂課,你將掌握自己的獨特天賦、具體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定位,看見更多職涯可能性!
4/20 – 5/31 期間購課,除了享年度最優惠折扣之外,再含蓋洛普測驗 Top5(市價約 $658),共省超過 $1,200!提前購課享更多優惠,還能提前收到測驗序號,讓你了解自己的 Top 5 天賦,提早走在認識自己的道路上! ►►開始認識自己的天賦– 職涯規劃不容易,BetweenGos 會陪著你把職涯走得更順利,如果你需要專業的協助,歡迎點擊更多看我們的服務內容►BetweenGos 職涯服務
也推薦你看看: 《離職,還是再撐一下?試試「積木法」釐清這份工作是否適合你》 《4 個方法辨識「公司文化」適不適合自己,選擇你能發光的舞台》 《跟老闆說分手:5個離職禮貌,延續職場好人脈!》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的你!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 IG:
給你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
Led… Handled… Managed… Responsible for… 覺得眼熟嗎?大部分條列式的英文履歷都選擇用這些常見的動詞作為開頭。 但外商的HR們早就看過它們無數次很無感了。事實上,這些字已經無法讓你在履歷上展現過去精采絕倫的成就。 所以你應該試著多點創意:下次更新履歷時,不妨將一些常見的用字或單字替換掉,改用那些更有說服力的字眼吸引HR的目光。 不論你想展現什麼樣的職責或成就,我們都已經幫你準備好合適的動詞。快看看下面的清單,來幫你的履歷變得更加吸睛吧!
對大多數人來說,轉職或進入新領域就像從頭開始,其實,你的過去隱藏了不少,你視為理所當然、企業卻很重視的寶貴能力。 許多人覺得,自己目前的工作能力只適用於特定行業,然而 Muse 的職涯教練兼創始人Yolanda Owens 認為:「多數工作需要的基礎能力其實非常普遍!只要理解這一點,就很容易轉化且善用這些能力,在新的領域發光發熱。」 當想踏入新的領域,或是想精進自己、變得更好,擁有帶得走的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下定義了什麼是帶得走的能力,並提供 Muse 職涯教練的建議,讓你在下次求職時脫穎而出。
「意者請將履歷寄至以下信箱⋯⋯」 相信有求職經驗,或是正在求職的你,對於這一行字並不陌生,為了讓公司耳目一新,開始以「履歷」為關鍵字搜尋相關網站,尋找製作履歷的靈感。 搜尋之後,才發現,中文都叫做「履歷」,英文則分成 CV 與 Resume,有文章説兩者差別在於英式、美式用法;也有文章說,兩者差別在於一個是學術界使用、一個則是政府部門使用; 甚至有文章直接說,兩者完全沒有差別,只是一個聽起來比較厲害⋯⋯ 天啊!怎麼越看越糊塗! 現在就來告訴你 CV 跟 Resume 到底差別在哪裡!
- 2021年疫情爆發之下,使許多人被迫在家工作,進一步加劇了員工的職業倦怠。根據非營利組織 Catalyst 的全球調查中發現,92.3%的受訪者正在經歷輕度的職業倦怠,57.8%的人達到了高度倦怠。 也許你在目前的工作岡位上也已經精疲力盡,決定開始找一份新工作。首先,先恭喜你跨出了勇敢的一步。接下來,你需要找到一份不會讓你再次感到倦怠的工作與環境,避免陷入惡性循環中。 好消息是,找工作並不是只靠運氣。在你準備下個工作時,可以試著採取一些行動,來反思自己如何防止「倦怠」發生在下一份工作,以下文章將帶你一步步的分析目前的工作狀況,並透過3大步驟帶你找到理想的工作!!
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從「了解倦怠感」開始!
避免職業倦怠的重要一步,就是去找出造成自己職業倦怠的原因,以下也列出了四個主要原因,提供你去檢視自己目前的工作狀態!
- 缺少必要的休息:許多人會認為自己不應該休息,而把休息的時間都拿去工作,甚至下班後也不能好好休息或是生活,例:照顧家中的長輩或是小孩,這些原因都可能加速你的職業倦怠。
- 缺乏決策權:如果你對自己在工作中沒有發言權而感到沮喪,不喜歡聽命於經理或是客戶,那缺乏決策權可能是導致你職業倦怠的原因。
- 缺乏目標:感覺自己的工作無關緊要,或者認為自己沒有對於公司有很大的貢獻,這也可能造成職業倦怠。
- 缺乏歸屬感:在家工作,缺少了與同事的互動,如果你是個喜歡身邊有人一起工作的人,那這也許是造成你倦怠的原因之一。另外,就算已經恢復實體上班,有些人也會無法融入團隊而缺乏歸屬感,漸漸地失去上班的動力,最後開始倦怠。
如何避免下份工作又遇到相同情況?
當你找出自己倦怠感的原因後,也已經下定決心要離職,那麼你可以試試以下2個步驟,避免再次進度自己不喜歡的公司,找到更理想的工作!!步驟1:評估不同的工作類型
避免再次找到讓你職業倦怠的工作,很重要的一點是,看看上面的清單,找出導致你倦怠的根本原因,試著避免未來的職涯有類似的工作元素。以下3種例子,提供給你參考~- 缺乏休息:先嘗試問問自己,在下份工作中,要如何平衡工作和休息的時間。而在找工作的期間,也可以試著多關注公司所提供的假期、請假規定。
- 缺乏目標:試著找一間與你的價值觀相近的公司,或是一個讓你覺得可以做出貢獻的職位。你也可以看看這間公司是否有機會實現你對工作的期待。
- 缺乏歸屬感:進到公司時,先試著了解該團隊的協作模式。一旦發現求職的公司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時,就可以考慮換下一個目標。
步驟2:注意工作項目中的小暗示
雖然工作描述的目的是告訴你工作項目,但它同時也提供了一些線索,告訴你這個職位是否能避免你陷入倦怠的惡性循環裡。另外,也可以試著向該產業的人,詢問更實際的工作狀況,能幫助你在遞出履歷前,就先了解這間公司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例:一份寫得好的工作內容可以看出,你的工作自由度,像是你是否將領導一個團隊,或是擔任某個項目的關鍵人物。相對的,如果你看到一份工作描述缺乏細節,或角色分工界定模糊,這可能是一個警告信號。步驟3:在面試時,問對問題
如果你很順利的進入到面試,你可以準備一份問題清單,在面試時向人資或是面試主管提問,把握機會問出該公司的企業文化,可以幫助你更快地打破迷思,掌握該產業最真實的企業文化。 >>>衍生閱讀:如何在面試就問對問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花點時間停下來,反思一下過去是什麼讓你產生倦怠感,並仔細評估可能的解方,可以幫助你找到更加理想的公司,遠離讓你職業倦怠的可能! ※本文轉譯自themuse, 原文請點此 ※ 也推薦你看看: 《工作久了,失去熱情了嗎?用這4個方法「重整人生方向」》 《離職,還是再撐一下?試試「積木法」釐清這份工作是否適合你》 《覺得迷惘提不起勁怎麼辦? 5個目標點燃你前進的動力》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
- 「怎麼樣才找得到好工作?」 「真的要優秀學歷、豐富的經驗才可以嗎?」 人們常以為,求職的決定權在面試官手上,其實最大的關鍵,是你的「心態」。心態大大影響了求職結果,如果你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就會影響你投履歷、面試的表現;因此,在告訴面試官「我可以」之前,也要相信自己「真的可以」! 以下四個心法,讓你更有自信、求職更順利! 1.將劣勢轉為優勢,停止自我懷疑 人們常覺得過往的經驗、資歷比不上別人,因而沒有自信。現在,重新面對履歷上你擔憂的部分,想想有沒有另一個角度,能把「劣勢」轉化成「優勢」。 例如:懷孕後請了一年育嬰假的婦女,重返職場時,可能會煩惱這段工作的空窗期;但換個角度想,她能說這段時間照顧孩子提高了自己的情商,同時也學會時間管理,能更有效地運用時間。也許你想看看更多範例: 新鮮人: 雖然沒有經驗,卻也不會帶上舊公司的做事習慣,較不會有跟前東家比較的問題。 轉職者: 過去從事不同工作,但經過審慎思考才決定轉換到這個領域,更確定自己有興趣、想在此深耕。 (延伸閱讀:職場上的冒牌者症候群:你也覺得自己「不配」嗎?) 2.面試時,從「我能怎麼幫助公司」的角度出發 多數人會覺得面試官掌握了「生殺大權」,因此過度關注自己面試的表現。比起擔心搞砸而全程戰戰兢兢,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如用「我能為公司帶來什麼」的積極思維,取代「該怎麼表現才會被錄取」的想法。 新鮮人: 年輕就是本錢,你擁有年輕世代的眼光!如果應徵的公司客群較年輕,更需要年齡相近的你,提供新世代的觀點。 轉職者: 跨領域轉職不代表你比別人差,而是讓你在新的工作中脫穎而出!不同領域的經驗,反而帶給你更多跨領域的觀點,例如:待過品牌端,轉到代理商時更能聽懂客戶想要的是什麼。 (延伸閱讀:面試要怎麼不緊張?這樣做讓你信心大增、發揮100%實力!)
3.著重個人優勢與帶得走的能力
「我有什麼獨特優勢?」 「過往經歷教會了我什麼?」 試著統整、盤點過去的經歷,找出個人的獨特性,你會發現:過去的每段經驗都使你獨一無二且有價值。 新鮮人: 沒有工作經驗,也可以回頭檢視你的在校經歷,無論是語文能力、社團活動,都是你與別人不同、珍貴的優勢! 轉職者: 問問自己:從過去的工作經歷中得到了什麼?無論是專業知識、技術的硬實力,或者人際溝通的軟實力,都是求職時讓你脫穎而出的利器。 (延伸閱讀:沒經驗怎麼辦?讓帶得走的能力,成為你的職場利器) 4.「被拒絕」不是因為你不好 無論你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或改變跑道的轉職者,求職的路不一定會如想像中順利。努力寫的履歷換來一張張無聲卡、感謝函,不僅消磨熱情,也會讓你質疑自己的價值。然而,「被拒絕」不是因為你不好,只是這間公司有些地方與你不適合。 你可以告訴自己:「好吧,我可以把心力放到其他事情上。」或是沉澱、休息一陣子,再決定下一步要怎麼走。但要記得:更好的,會在未來等你! (延伸閱讀:待業不等於世界末日,試著做這4件事吧!) ※本文轉譯自The Ladders, 原文請點此※ 也推薦你看看: 《求職出絕招!寫出一份從企業需求痛點出發的履歷》 《常見面試10難題,回答重點、範例全攻略(上)》 《常見面試10難題,回答重點、範例全攻略(下)》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
- 某個星期六下午,一腳走出 Key Note Speaker 的準備室,我看到了好多張殷殷期盼的臉。大家都是來這個座談會找答案的。但是,僅期待在一場為BetweenGos職場才女們準備的「化離職為轉機」座談會中,妳不會找到答案。 能找到答案的,只有妳自己。
不同的故事,同樣的結論
職涯諮詢和座談會後,我收到了許多積極正面的反饋: 「除了想感謝 Hailie 的實用建議外,也想謝謝同組組員們的回饋與建議,讓我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Toby 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她走進小組時,臉是皺成一團的;但 Toby 離開時,眉頭彷彿被攤開、壓平地綻放開朗。我喜歡那樣的笑容。 YC 是我六月底一對一職涯諮詢的才女,「Hailie謝謝妳鼓勵我在現職盡量爭取機會,也因此我跟主管提了想要轉換的想法後,主管也 buy in!」。YC 是那個週六下午最閃閃發光的女孩,也是靠自己走出自我糾結後最棒的分享。 Toby 和 YC 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女孩:不同的人生故事和工作背景,但是什麼讓她們殊途同歸呢?答案是,了解和接受自己的美好和不美好,直攻自己內心的透明天花板。轉職之前,五個妳該先問自己的問題
接下來,我要請妳練習的問題,跟妳工作面試的主考官無關,跟妳在意的外在眼光也無關。妳主控妳的人生,妳的人生想法,比你職場想法更重要。 這些不是大哉問,但妳也不會一夜之間擁有答案。希望你能時時咀嚼這些問題,找出妳內心也許是連妳自己都不願意承認的真實。 準備好了嗎?問題一:我是誰?我的快樂哪裡來?
這題大概最難了,我自己也時不時會戳我自己誠實面對這個問題。「我是誰」要問的,不是你身分證上面的那些個資,也不是身為女兒、老婆、創業家等的身份,更深一層想,是更私密的一些事實。 引用知名心理學治療師 Mel Schwartz 在其著作 The Possibility Principle,對「我是誰?」所提出的解釋:我想要怎麼樣體驗我的人生 (How I want to experience my life);而我對「我的快樂哪裡來」,則解釋為:找出促使你前進的動機 (motivation)。 當紅的多重斜槓身份,事實上,只會讓我們的思緒更混亂。人只生而一回,我們想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什麼樣的態度來體驗這一趟的人生?人生為自己而活,不為別人而活。問題二:現在的工作,我做到問心無愧了嗎?
我只想要確認一件事情。妳現在想要的改變,是來自於對外在壓力的逃避?還是目標釐清後的行動?因為答案的不同,它會影響你的能量,自然也會影響妳日後的選擇和發展。 我同意,我也痛恨那種被外在壓力壓迫的束縛。那是一種越想掙脫,卻越緊錮的感覺。即使如此,我仍不建議選擇逃跑當妳的答案。因為負能量之下的逃跑,它會變成籠罩長長久久的陰影。就像曾經溺水過的人,若不適當勇敢克服,這輩子都會怕水。 幾個步驟,希望妳嘗試看看:- 放下自己的情緒,中立地勇於面對和克服職場上遇到的難處
- 找到並分析真正的痛點。妳可以接受嗎?妳能想方設法克服嗎?時機成熟時,妳能放下釋懷,繼續前進嗎?
- 真正決定要離開時,我希望你是帶滿正能量的。這能量來自於,你試過了、你努力面對挫折了、你展現最好的自己了。
問題三:對於了解未知,我開始做準備了嗎?
聰明人最害怕的,就是庸人自擾。而我最害怕的,就是聽到「但我要是 OO,然後 XX 就會發生,那我不就前功盡棄了」。我不禁反問,那所以請問妳開始做什麼功了嗎? 請,不要庸人自擾。我一直不停地分享,有些時候,不要相信妳的大腦。我們這精密的大腦擅長愚弄。事情想太多,只會像打結的項鍊一樣,纏成一團連痱子粉都解不開的結,卡在腦子裡。以下幾個小撇步,讓妳開始打開這些結。- 多找職涯或生活導師 (mentors)、能信賴的同事或前輩、不同產業的人聊聊。注意,不是天南地北瞎聊,妳應該心裡(或至少筆記本上)清楚知道有哪些問題,想從這些人身上得到什麼幫助。
- 平常就開始涉獵不同的產業知識和練習建立自己對事情的獨特觀點。這對於妳日後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或是轉職、面試,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 當妳腦子打成結想不透時,寫下來吧!拿起一本筆記本,把腦子裡東一塊西一塊想的東西,寫下整理成條列式。不是按照重要性給分排序,就是排列組合成這種可能性。這是幫助妳梳理千頭萬緒的一個好方法。
問題四:妳的經驗帶給未來什麼相對優勢?
經歷過前面幾個問題的思考,妳充滿正能量,決定要人生轉彎,挑戰不一樣了!但是,要如何讓你規劃的未來成真呢?兩個方向供妳思考。 第1,妳的優點是什麼?個性上、對產業的熱情上、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度等等,妳必須要先了解自己,才能把自己賣出去。 第2,換位思考。想像妳是未來 dream job 的老闆,在茫茫人海中,妳想要找什麼樣特質的人來當左右手?想要什麼樣經驗的人來分享業務上的重擔?先掌握了對方想要什麼,妳在準備經歷磨練和下一步的計畫,答案更呼之欲出。問題五:妳建立互助圈 (Support System)了嗎?
前面講了這些軟硬兼施(誤)的問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妳的互助圈 (support system)。互助圈講白了,就是妳能相信的朋友或家人們。人在蛻變的過程中總是困難:充滿疑惑,懷疑自己,失去信心,對該重視的事情失去熱情,如果我形容的就是妳現在的狀況,不要擔心,這些都是正常的。 妳要相信,當妳堅持下去,甩脫掉全身的不舒服之後,一但走出來,妳就會發光發熱。而這一切,沒有在身旁陪著妳、拉妳一把的朋友、貴人、親人,很難做到。所以,如果妳現在正在單打獨鬥,請敞開心胸,接受身邊的人的支持和愛吧。 最後我要引用詩人講師Jennae Cecelia在Uncaged Wallflower詩集中有名的一首,分享給看到最後的才女們: “Surround yourself with people who don’t just ask how you are doing. Surround yourself with people who make an effort to make sure they are part of the reason you are doing so well.” 「我們需要的,不是那些朋友只關心你最近過得如何。我們需要的,是那些朋友願意花力氣和時間確保、陪伴你,向過得更好的路途前進。」 – 思考完上述五個問題,如果你還是對自我、職涯感到不確定,超過 1800 人支持的《優勢思維》線上課程,會幫助正在找答案的你,從認識天賦到確立職場定位,聚焦職場絕對優勢,清晰你的職涯下一步,更清晰地釐清自我,看見可能性! 目前《優勢思維》年中特別活動中,5/31 前購課,除了享年度最優惠折扣之外,再含蓋洛普測驗 Top5(市價約 $658),共省超過 $1,200!提前購課享更多優惠,還能提前收到測驗序號,讓你了解自己的 Top 5 天賦,提早走在認識自己的道路上! ►►開始認識自己的天賦如果你在轉職、跨領域期間遇到任何煩惱,點擊看更多►BetweenGos 職涯服務
也推薦你看看: 《工作卡關,快被焦慮擊垮?是時候問自己這五個問題了》 《面對主管時就焦慮不安?關係心理教練:童年的創傷經驗,讓你擔心惹別人不開心》 《明明有更重要的事,卻跑去做無關緊要的小事,為什麼我們會這樣拖延?》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的你!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 IG:
給你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