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自由工作者,是許多人嚮往的生活方式,可以隨心所欲的決定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和誰一起共識,告別了上班趕著打卡的日常。然而,自由工作者真的這麼自由嗎?如果想轉職為自由工作者,該如何開始接案?哪些特質或技能是必備的呢?自由工作者能做一輩子嗎?如何談到更高的案件報酬呢?如果你正考慮轉職成為自由工作者,這一篇文章你絕對不能錯過!
Tag:
接案
- 大家好,我是 Donna 多拿王,很榮幸受 Andrew 邀請,以自身經驗為 Remote Taiwan 的讀者們貢獻一些想法。 不過坦白說,我一開始不知道從何下筆比較好。 我本身是從美妝公司行銷開始,轉戰網路新創公司行銷、商業發展,直到一年多前才開始轉換工作型態。和許多資深前輩相比,我實在無法提供太多關於接案、報價、客戶管理的技巧;再者我並非 100% 個體戶接案的工作者,也不算是從事遠端全職工作,我不曉得以什麼角色自居比較恰當。 為此我四處收集資料,試圖找出一個最適合的詞,包含:自由工作者、遠距工作者、斜槓青年等等。看了一輪之後,覺得最貼切的當屬:Digital Nomad 數位遊牧。因為無論工作內容為何,我不需要在固定時間出現在固定地點,任何有網路連線的地方我都能工作。 我決定從「Digital Nomad 的生活型態」出發,分享我認為數位遊牧應具備的「心理建設」、「心理狀態」與「任務管理」、「時間管理」能力。 這篇文章主要寫給:
- 正在嘗試變換工作型態的人
- 已經轉換工作型態,但不希望只聚焦在工作,可以更全面地討論「生活」的人
Digital Nomad 是天時地利人和
根據網站 Investopedia,Digital Nomad 數位遊牧的定義是:People who are location independent and use technology to perform their job. 這一年多我藉由數位遊牧的工作型態拉長旅行時間,一邊工作一邊欣賞不同風景,透過進出新環境獲取靈感。其實我現在的工作內容和辦公室時期大同小異,真正的差別在於:我不必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可以更彈性地安排生活。 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呢?近幾年接二連三的遭遇讓我對常規工作樣貌 — — 基本上就是 Cubicle Job,姑且翻成「辦公室小框框工作」吧 — — 的信任感很低。我浪費了太多時間埋首於倒果為因的報告,困在會議室互指鼻子、議而不決,而這些無用的報告和會議甚至和決定策略、加強績效毫無關係,只是為了贏得派系鬥爭。 時間都去哪了?我深信我的時間和腦力值得投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看書、運動、旅行、和家人朋友相處,都比在 cubicle 裡坐困愁城更有意義,因此才有離開組織,轉換工作型態的念頭。好在我的工作大部分可以獨立作業、遠距執行,那時也非常幸運應朋友邀請加入一個行銷專案,這才開啟我的數位遊牧生涯。 天時地利人和,我成為 Digital Nomad 是經過一番嘗試與累積,才有信心做出的決定。這就叫做水到渠成吧?Digital Nomad Is Not for Everyone
數位遊牧看似自由,實則需要極高的自信與自制力,才能真正享受它的好。在摸索的過程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功課就是:知道自己是什麼、要什麼。有良好的心態為基礎,接續討論執行層面的東西才有意義。 我很喜歡齊克果(Søren Kierkegaard)的一句話:Anxiety is the dizziness of freedom,呼應沙特(Jean-Paul Sartre)認為「焦慮」是人意識到自己擁有自由的表現。他說人不像剪刀、鋼琴等物品,天生就被賦予某種「功能」,而是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但是人們害怕背負後果而難以選擇,這種懸而未決的狀態遂成為焦慮的根源。 去除焦慮感的方法很多,我們可以把自己放進 cubicle,在已經架構好的系統中運行,也可以打造另一個世界來反映自己的價值選擇。以我自身為例:我深知自己愛好自由、具實驗精神,不能忍受一成不變的生活,對於在傳統企業中「往上爬」也興趣缺缺,所以才選擇成為 Digital Nomad。這適合我,但並非適合所有人。Digital Nomad 也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其實我認為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是為了建構理想生活而努力。假使我現在有小孩、有家庭,我可能會希望收入和工作時段都盡量穩定,想必不會過得這麼瀟灑。我相信每個人,乃至於每個生命階段,都有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沒有誰好誰壞,過得順心如意就好。 如果固定空間讓你很有安全感,如果你可以從規律的生活中獲得踏實的快樂,如果你可以從激烈競爭、升職中獲得成就感,如果你覺得不眠不休的工作換來超高收入的感覺非常爽,甚至如果旅行使你焦慮——那 Digital Nomad 很有可能不適合你。試著換個角度想吧?或許,你現在的生活已經是非常理想的生活了! 反過來說,如果你成為 Digital Nomad 只是為了一吐怨氣,向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制的慣老闆比中指,那就和許多中二創業一樣,是註定要失敗的。人總要為了五斗米折腰,Digital Nomad 看似雲遊四海,其實還是在工作啊!只是對我而言,可以踏實地擁抱自由,儼然是最棒的禮物。在急著把頭洗下去之前,我希望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好好思考:對你而言,什麼是重要的呢?什麼使你快樂?什麼使你滿足? 請一定一定,要對自己很誠實。如果你經過一番沈澱,發現你和我一樣透過移動獲得平靜,從接觸未知獲得樂趣與成就感,那或許你可以已經準備好踏上 Digital Nomad 的遊牧旅途了:) 我是 Donna 多拿王,歡迎追蹤我: Blog / Instagram / Facebook / LinkedIn 本文授權轉載自Remote Taiwan,原文標題為「你真的想要成為數位遊牧嗎?Digital Nomad 指南 — 心理建設篇」。 也推薦你看看: 《「遠端工作」熱潮升溫中!想在家舒服工作,不能不知道的7件事》 《離職,還是再撐一下?試試「積木法」釐清這份工作是否適合你》 《孤獨的藝術:你有多孤獨,就有多自由》 想比別人更早看到最新文章?加入我們的LINE好友吧>>
成為我們的一份子後,歡迎找我們職涯諮詢,吐吐苦水也可以喔:)... 閱讀更多
- 接案的零工經濟在國外已經非常盛行,但在台灣的自由工作者現階段相對較少,大家對於這樣的生活型態,可能還是充斥夢幻泡泡,覺得沒有老闆、沒有主管、工作彈性…等,因此開始思考或涉獵相關的資訊,希望未來也可以從事這樣的工作。 但接案仍會有許多潛在的危機,好的客戶讓你上天堂,地雷客戶能閃則閃,以下是蔓蒂這半年過程,學中做做中學的摸索經驗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客戶類型一】不願意簽屬合約
接案工作畢竟還是一種商業行為,無論今天的合作關係,是公司對公司,或公司對工作室,都會有雙方對作品的期待與共識,一個願意長久走下去的合作夥伴,在合作前雙方有作業上的流程與收尾的付款,全部過程都有一個討論過後的協議,這樣開心的結束的比例反而會是最高的。
蔓蒂了解剛接案的時候,案源可能會較不穩,所以一看到有案源上門時,就會很希望快點有合作的機會,或者是將自己最基本的原則屏除在外,在這半年的接案過程,我算是非常順利通過試用期的菜鳥,在合作的過程有合約簽屬的客戶,都是完美結尾的居多,相信一位信任你專業的客戶,多一份合約的雙方保障,一定不會有任何的疑問。image source
【客戶類型二】不願意共同成長
一個願意和你共同成長的客戶,是你幫他賺錢,他也幫你增加知名背書的正向循環,但是如果是不願意和你共同成長的客戶,就像是慣老闆,他大口吃肉的同時,你連湯都沒有得喝。 蔓蒂最近發現自己可以這麼有衝(衝)勁(動)的跳下來接案,的確是接案從一開始遇到的客戶真的都是非常的良善,完全沒有讓我吃了一點虧XD,所以就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當初一邊找工作的過程,思考一般工作可以帶給我的刺激和新鮮感已經不如接案,但最近看到一些前輩的觀點,譬如:鐘點大師的創辦人就提到他想要做全新的接案平台,正因為台灣三大外包網的慣老闆太多,所以他想要做一個公開/透明的平台,不會讓接案者花了許多時間後,發現接不到案,或費用太低廉甚至客戶不願意支付款項。【客戶類型三】付款無法如期
接案工作者除非你有非常好的現金流,或者背後有強大的金援,才能日復一日沒有太多煩惱的工作日常,因為只要把你的產出達到一個狀態就好了,但事實的真相是你即使是這個月業績滿載,下個月仍會有許多不確定感,畢竟開公司就是會有固定的開銷。
但如果遇到客戶對於支付款項非常兒戲,譬如可能到即將收到款項,才突然說他工作太忙無法支付,這樣的方式其實是不太負責任的,就像你不會積欠員工薪水一樣。 以上是接案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這個月的分享大家喜歡,也可以幫我按個讚,對我來講就是很大的鼓勵囉! 蔓蒂的後廣告人生粉絲團/後。廣告人生日誌 cover photo credit 也推薦你看看 《出走廣告業後做Freelancer,接案Q&A解惑分享》 《文字Freelancer的行銷技:4步驟找到頭號客戶》 《跨界試身手,Slash接案平台匯集》 獨家精選只在LINE裡頭,現在先▸▸image source
接著回傳「career or lifestyle/有興趣的內容(例如PM、轉職、行銷、穿搭、居家裝潢、花精)」讓我們遞給妳最相關的第一手消息!... 閱讀更多
- 相信很多人對於接案的過程一定會有所好奇,最近我覺開始寫「接案實驗室裡的Q&A」一系列的文章,對我來說,也可以當作每個月的一個學習小結,過程中,付出和收穫一應具備,何樂而不為呢? 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問題一!
Q1. 為什麼你可以一直有案子接?
發現其實在接案的過程,私下陸續有人會詢問我這個問題,不過我之前在廣告公司待八年從來沒有私下接過案,雖然會有一陣子浮出創業念頭,多半也無疾而終…因此目前突然大幅轉折到現在的自由接案階段,把它認真分析了一下,我目前的案源主要源自三個重要元素:- 去最多人需要你的地方
- 廣結善緣,不要用公司職位來認識一個人
- 想盡辦法提高你的曝光度
Q2. 如果接案所要具備的能力,你覺得有那些?
就我而言,如果你是剛起步的狀態,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業務能力」! 我並不是一個頂尖的業務人員,但基本的業務能力,如何去推薦自己、如何和客戶應對、陌生開發的勇氣、被拒絕的勇氣、結單的能力、如何安排進度表,讓自己從容的接案,而不是每天把自己搞得很累。因此,第一個能力,絕對是你存活下去的首要能力,除非想要每個月都等別人上門,但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個能力就是你的核心能力,你的核心能力是什麼,如果以我而言,我的核心能力就是文字,但我將文字多年的延伸,已經由文案、變成企劃、變成社群,核心能力就代表你這個人最重要的作品,客戶買不買單?消費者買不買單? 一個好的核心能力,當業務能力打開一扇門,核心能力有辦法讓案源繼續傳承,一案接著一案…… 第三個能力,是我正在培養的未來能力,把你的腦袋轉換成老闆,轉換成生意腦,想像自己是一個商品,它,未來的方向會往哪走?(因為革命還沒有成功,未來有更多觀察,再分享給大家)。Q3.你通常怎麼調適心情?
現在想想應該歸功於成長的過程,其實遇到的挫折,無論是升學或者北上就業,其實都有非常多辛苦獨處的時候,因此,變成我今天可能難過,但過兩天就好了,太不開心的時候,有時候就會找不同的樂子,有時候會去運動、有時候會泡在書店、看電影、和好友聊一些廢話、最近則是和貓玩。 但也想分享一個自身的經驗給大家,我覺得快樂是一種可以儲存的能量,所以你平常可能好好的,但可以多累積一些開心的狀態,當遇到不開心的時候,就比較能撐過去。 前陣子我看一本書,也是關於創業的人寫的,裡面大概就是寫著,其實你公司行號上班,還有時間可以憂鬱、難過、或者悶悶不樂,每個月的錢還是會固定進來,但是當你今天是一個創業者,你的心理狀態,會影響到你的作品品質,所以要讓自己的內心很穩定,是一個想要創業的人,需要刻意訓練的部分。Q4.接案最大的困難點,你覺得是什麼?
應該就是讓自己的案源有穩定的狀態,一開始的確是這麼想,但後來思考,如果要讓公司茁壯,需要的協助單位、需要的互補夥伴,這些層面都是慢慢要思考的。 但對我來說,創業真的是一個突然游泳游到大海的感覺,你每天都會看到不同種類的魚,日子蠻新鮮的,很適合我的個性,同時,在廣告公司磨練三年的時間,因為廣告公司幾乎什麼都要會一點,雜務其實也都是要處理,因此,對於創業的過程,也許也因為這點,讓我的適應期來得比別人快。
本文作者Mandy也有開設自己的粉專跟部落格喔,如果你也喜歡她的文章,可以連結至以下網址,小小的按讚給Mandy最大的鼓勵! 蔓蒂的後廣告人生粉絲團 / 後。廣告人生日誌 也推薦你看看! 《巔覆舊意識!職涯趨勢人才重新設定:I am a SLASH》 《文字Freelancer的行銷技:4步驟找到頭號客戶》 《跨界試身手,Slash接案平台匯集》 獨家精選只在LINE裡頭,現在先▸▸接著回傳「career or lifestyle/有興趣的內容(例如PM、轉職、行銷、穿搭、居家裝潢、花精)」讓我們遞給妳最相關的第一手消息!... 閱讀更多
- Slash人才擁有不只一樣的專業,多種才能但不確定可以如何施展。時至今日,讓Slash們自由發展興趣,還可以額外增加經驗值的平台在各國竄起,透過接案平台累積實力、增加作品、甚至提高曝光!這篇為大家蒐集了六個中、英、日文等不同區域語言的平台,希望這些平台可以幫助才女們,在成為Slash的路上,找到合適的專案一展長才!
PTT SOHO版
PTT,全台最大網路討論空間,囊括日常及各項分類,其中也有SOHO版與part-time版,而part-time版傾向於臨時工讀,SOHO版較多專案。SOHO版幾乎每日都有新的案子,聯絡需要申請ptt帳號,大家都熟知它是個免費的平台,有問題也可以大膽提問!
UpWork
Elance和oDesk兩家知名自由工作者平台,合併後更名為UpWork。註冊會員人數超過一千兩百萬,每年有超過三百萬個專案,為全美現今最大自由工作者平台,接案機會多,也沒有特定地域限制,收費還是美金呢!
Toptal
主要溝通語言仍然是英文。標榜只收前 3%優秀的自由職業軟體開發者和設計師,為一菁英自由工作者平台,接案薪資已在網站寫明,有與跨國公司合作的機會,但申請需經過審查/考核。
Crowdworks
日本在地大型的自由工作者媒合平台,專案多為軟硬體開發、設計、動畫、翻譯文案及行銷,專案版面清晰易懂。
豬八戒網
中國知名自由職業者平台,種類多元,分類明確,可依地區搜索,但取款時若有中國銀行帳戶較為方便。
Peopleperhour
英文平台。是歐洲最大自由職業者及小企業交易平台,主要分為四塊:設計、軟體開發、內容呈現以及社群網站經營推廣,全球皆可接案,但競爭人數相對也多。 推薦你也看看 《「媽!妳走得好前面!」專訪奧美策略才女副總監和她的電視導播媽》 《巔覆舊意識!職涯趨勢人才重新設定:I am a SLASH》 《【專訪Grace】雜音年代,她就用最混亂的方式,找到舞台》 獨家精選只在LINE裡頭,現在先▸▸
接著回傳「career/有興趣的職務(例如行銷、數據分析、PM)」讓我們遞給妳最相關的第一手消息! 非常感謝BetweenGos才女們的支持!由於Slash 講座活動已額滿,候補人數超越我們有把握服務好的現場人次⋯⋯為了讓無法參與現場的朋友能一同吸收當天內容,我們將剪輯製作一份當天的菁華版影片(30-60分鐘)供大家選購: http://bit.ly/2mryezn 謝謝大家的支持,我們會繼續努力,推出更優質的社群和內容:)
... 閱讀更多
- 現在有一種人,稱自己為 a SLASH, 他們不會只有一種工作身分,又稱之為斜槓青年。這個角色默默在青年群竄起,而且你不得不知。 以前說是SOHO, 或也可以說是free lancer,你只知道這個人靠某些專長工作,但一時之間搞不清楚確切在做什麼。而現在這個名詞的新定義,是形容一群做很多事情來賺取各方收入的族群。讓你被看到,你的閒置產能有辦法創造些甚麼價值。
你或許覺得這些人逃避現實,但這是一種新興的模式不能忽視,甚至要想辦法介入。因為在某些程度上這培養的不是你的Hardskill,反而是softskill,這名詞顛覆了我們很多人小時候所受的教育,小時候我們以為好好念書就好,出社會後認為好好工作往上爬就好了,以為這是加薪的方法,但往上爬其實是很多人現在不喜歡的,要處理人、還要有一堆方法。 到頭來為公司做了很多事情,卻換來一個大感激請你優退趁早休息~或者說產業變化太快,你想跟也跟不上,無形中被快速淘汰了。 所以業界有些公司推廣兩種: Z字型升遷-具備多元能力後往上升,而不是單純看專精某個單一能力強 無主管公司理念 Holacracy-整個公司以團隊主導決策 這些新的做法都會顛覆你小時候的教育思維,「天啊我做主管做這麼久,在不久的將來,主管需求越來越少了我該怎麼辦?」 或者是,「Z字型升遷等於我需要具備多元能力,在某些層面上競爭更直接激烈了,主管要求越多元了!」 接著必須趕快下班後進修。 所以不是工時越來越長,是你必須找出一個方式讓專業生活化、生活專業化。
我們都知道傳統乖乖工作思維時代已經過去,因為一份工作在現實的現金流上只能讓你現在餬口,無法幫你未來真的樂活。所以很多人的財務投資觀念不夠扎實,只能靠存款、定存、保險或一些些股票,但這種小資概念是不夠的。講直白一點是:你的收入如果現在月薪沒有超過15萬,一個家庭月收入合起來沒超過25萬,都可能在未來財務不健全(因為你的收入在於工資收入,而工資收入會在25-44歲遞增,在45歲後遞減機率超過80%,但醫療進步你可能不小心活超過80歲,當然重點也會看你的收入來源,在於主動式或被動式收入。) 這不是你的錯,但你必須趕快採取行動。加上現在的年輕人思維進化,所以很多人「不甘願」只有這樣,如果往上爬或是目的都是為了賺取更多收入,怎麼可能只有一種方法呢? 於是,閒置經濟就產生了。很多利用閒置經濟獲利的平台也跟著竄起,搭著共享經濟,一起讓別人看到在工作以外不同的你。所以很多以前被認為是體制外的行業門竄起,賺的可能比你多,很多新興產業,你很難定義這些新服務的產業歸類。 這也代表了,你可以在工作以外,把興趣演化成專長,專長透過一段時間的累積有成績而開始穩定獲利。但我會建議,不要單純把你上班的專業也同時作為額外收入的來源,舉例:很多工程師上班寫程式,下班後也接案寫程式,這樣賺到的只是現在看到的收入有點浪費。技術上日新月異,這些專長可能只能炒短線,當你發現要被淘汰而想轉換專長時就GG了,所以就算接案寫程式還是要培養不一樣的軟性能力。
舉例: 你是上班族Paul,但你下班後是個日語翻譯接案人員、偶爾當UBER司機、炒房王、是駐唱歌手、刺青師傅、是Dancer、品酒師、還畫LINE貼圖,當甜點師傅等等都可以,讓別人看到名片以外的你 。 Paul/ Interpreters/ Value Creator/ Singer/ LOL top fighter/ Tattoo Designer/ LINE Sticker Illustrator 很多!隨便你掛,不要不實或太誇張就好。 這個觀念不是只有台灣開始,全球都有這種趨勢,你沒辦法改變它,就要想辦法適應並改變自己。 作法:列下來興趣或賺錢的方式,例如:烘培、算命、演講、辦活動、畫畫、喜歡一天到晚考證照靠行賺錢都可以。列了以後,必須每周從事至少8-15小時跟這些新習慣、新興趣有關。 社會變動太快了,也有人說都亂到不知道該怎麼辦,我認為具備多元能力(職場力、社交力、洞察力等等)都是重要又難以被機器取代的能力。而你必須自己找方法,成為一個Value Creator 而不是Follower:) 今天一起學到一個新單字 a SLASH, Hi, this is Sherry S, i am a SLASH. Sherry S/ Headhunter/ Career Consultant/ Blogger/ 職場力專欄作家/ EC Holder/ Backpacker/ Speaker/ Blind Dating host 號外!BetweenGos首場面對面活動將在3月5號登場!(更新:活動已結束)
也推薦妳看看 《專訪才女Jamie,穿梭城市裡的單車Slash》 《【專訪Grace】雜音年代,她就用最混亂的方式,找到舞台》 《一切都因為奧地利蛋糕!科技業Sales,邁向高人氣烘焙部落客》 作者原文:江湖人稱S姐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
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