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eenGos 職場風格誌
  • 職涯發展服務
  • 蓋洛普測驗Q&A
  • 一對一諮詢
  • 最新工作坊
  • 職場文章
    • 人物專訪
    • 轉職
    • 求職面試
    • 職場心理學
    • 職務分類拆解
      • 行銷
      • PM
      • 業務
      • 副業
      • 跨領域
      • 工程師
      • 海外工作
    • 生活靈感
      • 情緒放鬆
      • 創意靈感
      • 職場穿搭
        • 上班穿搭
        • 中性穿搭
        • 美妝保養
      • 輕旅行
      • 美麗空間
      • 拜訪小公寓
  • 免費資源
  • 聯絡我們
Tag:

生活

  • Lifestyle創意靈感情緒放鬆

    六個時間管理App推薦,讓你效率大增

    by Ada June 30, 2022
    by Ada June 30, 2022

    當待辦事項非常多,工作和日常生活無法兼顧,但一天的時間就這麼多,該怎麼辦呢?也許你可以利用一些小工具─例如好用的App─來讓生活輕鬆簡單一點。今天要介紹給大家我用過幾個可以讓效率大增的App,你可以從中挑選適合自己、讓時間管理越來越有效率的來用。... 閱讀更多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CareerLifestyle情緒放鬆

    放假還會掛心工作?三個警訊說明你已對工作「情感成癮」!

    by Liv May 13, 2022
    by Liv May 13, 2022

    親愛的你,在往下看之前,先檢視一下最近的心情:是不是常常感覺到工作好累、很有壓力?或者對於工作跟生活,漸漸失去動力?更甚者,你是否常常將不耐煩的情緒帶給身旁的人呢? 我們的社會文化裡,對於那些工作認真、投入事業的人們持正面評價──我們太喜歡「事情被解決」了,”Go big ,or go home.”的想法深植許多人心中,甚至某些時候,「工作狂」成了一個肯定詞。然而這其中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是健康地投入工作,還是情感上過度依賴工作?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CareerLifestyleOL下班看什麼職場心理學

    做好 3 個決定,為你的人生帶來無限效益

    by 才女愛看書 April 21, 2022
    by 才女愛看書 April 21, 2022
    生命中的所有回報,無論是財富、關係或知識,都來自複利。 人生 99% 的努力都可能是白費的。雖然許多事都不會有結果,但也沒有什麼事情是完全白費力氣的,不要小看那僅有的 1%。 當你找到對的事可以追求、找到對的人可以合作時,就要專心投入其中,然後堅持十年、二十年,你就會在人際關係和財富累積上大豐收。了解複利的意義,對你的人生至關緊要。 年輕時,基本上有三個真正重要的決定:要住哪裡、跟誰在一起,以及要做什麼。 我們花很少時間決定要走入哪一段關係;我們花那麼多時間工作,卻花很少時間決定要做哪一種工作;選擇在哪個城市生活,幾乎能完全決定我們的人生道路,但我們卻花很少時間思考要住在哪個城市。 這三個問題或許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了,你應該花時間去思考。不要隨波逐流,也不該把自主權交給別人。 快樂實現自主富有

    與「對的人」一起前進

    如何讓自己身邊圍繞著成功人士?找出自己擅長的事,或了解身邊的人需要什麼,然後用它來幫助人,不求回報。所有遇見,始於緣分,皆有因果。時間久了,你就會吸引到你想投射的人事物。但不要計時,不然你會失去耐心。 對於社會新鮮人(甚至老鳥)來說,進公司工作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經營人脈。想想你會跟誰一起工作,這些人之後會做什麼事。 選擇智商高、能力強的夥伴,但更重要的,須有誠信。找到對的人,跟你一起玩長期賽局。所謂長期賽局是正和遊戲,大家一起合力把餅烤好,盡量把餅做大。在短期賽局裡,是把大餅切成一塊又一塊,互相搶奪。我對於無法持續、甚至難以持續的事物都不感興趣,包括困難的關係。 工作時,跟比你成功的人在一起工作。玩樂時,跟比你快樂的人在一起玩樂。 快樂實現自主富有

    好好面對每一個選擇

    人生路上會面臨許多困難選擇,一旦你做出選擇,就要跟這個選擇綁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創業可能要十年;開始一段關係,可能會維持五年,甚至更久;搬去一個城市,一住就是十年或二十年。這些決定的影響都可能延續很長一段時間。除非你很確定,至少要非常肯定,否則不要輕率做出選擇。 如果你為了一個決定做了一張表,列出一長串的好壞、利弊,卻依然不確定,那麼答案就是否定的。 如果你眼前有兩個選擇,你都想要嘗試,但難分高下,那就選短期比較辛苦的那條路。 人生有 99% 的時間都是白費的,我指出這一點,並不是要告訴你不必太認真。相反的,我要強調的是,你應該認真思索自己所做的事,同時明白在大多數的事情上(包括學習、建立關係、工作),你要做的是找到可以全心全意投入的那件事、那個人,堅持下去,做出意義來,不能浪費了,才能獲取那關鍵 1% 帶來的龐大複利。 ※本文摘自《快樂實現自主富有》,天下雜誌出版※ Background (7) (1) 也推薦你看看: 《職涯規劃系列III |從自我和人生,探尋理想目標的線索》 《人生迷惘,So what?用這5個「微習慣」練習,找回閃耀的自己!》 《如此努力的你,有好好生活嗎?七個問題陪你把人生走得更有意義》 若你正在工作中遇到任何卡卡,點擊看更多 BetweenGos 職涯服務,陪你把職涯走得更順利~ BetweenGos職涯服務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的你!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 instagram-logo給你更多美好提案!
    ... 閱讀更多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Career各類職務拆解求職面試

    產品好難賣?資深PM Evonne:找「癢點」而不是痛點

    by Evonne November 12, 2021
    by Evonne November 12, 2021
    因為上班地點在松菸文創園區,附近風格咖啡店或是特色小物店林立,這些小物多為手作飾品、包包提袋、吊飾等東西,各有獨特的風格,價位是我完全不會走進店裡的價位,但每天我都會看到許多青春男女,打扮文青(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但…….一眼就看得出來,就是文青),在店裡賞玩挑選。 這時,產品經理的雷達就會開始逼逼逼響了起來,這些人購買這些貴貴小物的理由,應該不是有什麼「痛」點吧?沒買這些東西並不會怎麼樣呀?所以這些小物在滿足的,究竟是一個人的什麼需求呢? Layer 0 (20)

    「癢點」--對虛擬自我的追尋與展示

    我想到中國產品經理大神梁寧解釋過的一個詞:「癢點」,她說「癢點」,是一種對虛擬自我的追尋。 其實癢點這個詞在之前就出現過了,但梁寧的註解實在非常精準,「對虛擬自我的追尋」,我想要再加上一點點補充:「對虛擬自我的追尋與展示」。
    文青們追求的是什麼呢?一個獨立思考、生活與時間有餘裕,具有個人風格與品味的自己,雖帶著有點不被眾人理解的憂鬱,但不被理解,正好就顯出他們的特別,他們只要能被他們想要的人理解就可以了。
    所以這些咖啡、小物其實沒有解決任何痛點,而是滿足了「癢點」--它讓在店裡喝咖啡、聊天的人們,感受到自己成為了一個,有獨特「品味」以及「個人風格」的,獨立的人。 而那些小物,都是能對外展示的商品,因為這樣的虛擬自我,需要被展示出來。 年代更早的一群人,可能追逐的是「名牌」、「貴婦下午茶」,「明星代言」,其實本質上沒什麼不同,只是追尋的虛擬人格有所轉變罷了。

    SK II廣告、星巴克和臉書的打的點是什麼?

    又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則廣告,它不知不覺吸引了我的目光,還讓我看完整個系列,這是SK II的 #Bare Skin Project。 SK II?我以前完全不是它的TA,一般它的使用者是比較輕熟年齡的人,「我還離那個年紀很遠!」之前會因為這樣的抗拒感而完全對SK II的廣告沒興趣,然而這廣告的主題是「無底妝裸肌挑戰」,這不免讓人有點好奇了。 結果一回神,我不只看完了頭一支廣告,還把系列的三支廣告都找出來看完了……. 這支廣告光是繁體中文版就有六百多萬次觀看,英文版更是有一千多萬次觀看,印尼和泰國版本也各有八百多萬次觀看,它打中的是什麼呢? imagination-of-the-better-life-4 資料來源:Youtube截圖 當然一開始一定有好奇心,想看一下平常鎂光燈下的女明星,完全素顏是什麼樣子。 但促使我再去看完其他類似影片的卻是癢點--女性們對於化妝這件事其實心中充滿矛盾,不化妝總是會有些沒自信,要上鏡頭之前更是不能不畫,甚至要所謂「遮瑕」:認為自己臉上還有瑕疵,必須遮掉。 但女生卻又不太喜歡這樣的「後天加工得來的美」,萬分羨慕天生麗質,不用靠化妝皮膚就很好的人,所以也才會有些網美被吐槽--明明頂著一臉妝,還要假裝剛起床,是素顏在拍照打卡。 這影片拍出了一個女明星也像一般女生一樣,素顏面對鎂光燈會忐忑不安沒自信的心情,帶來同理感,再拍出了巨星在鎂光燈之下閃閃發亮之際,看到自己素顏照片放到最大,一樣美麗自信的樣子,即使有點瑕疵,但那仍是美麗自信的自己,只能說SK II 完全精準抓住了女人對「素顏仍然自信」這個「虛擬自我」的追尋,與其說它賣的是保養品,不如說它賣的是「素顏時仍能保有的美麗自信」。 imagination-of-the-better-life-5 星巴克滿足的也是這樣的虛擬人格,星巴克說它賣的是「公司與家庭以外的第三個空間」,這是一種生活夾縫中的喘息之地,或是朋友悠閒的聚會場所,加上咖啡香、爵士樂、充滿笑容的店員,交織成了一個「只屬於自我的時間與空間」,所以有人說星巴克其實賣的是「氛圍」,而這種氛圍,其實也是一種「虛擬人格的追尋與展示」,是一種「癢點」。 相較而言,7–11 City Cafe打的是:「整個城市就是我的咖啡館」,除了表現出7-11在你身邊,讓你隨時都能喝到現煮咖啡之外,也表現了「外帶一杯咖啡,到哪裡都能享受一杯咖啡的悠閒時光」的不同定位,更能打中它的上班族TA,這句完全是金句啊!(真的得了許多獎) 講到咖啡,又讓我想到「再忙,也要跟你喝杯咖啡」這句經典廣告詞,為什麼它能打動人心?誰不希望成為這麼一個事業成功,卻依然重感情,對重視之人有所餘裕的朋友呢? 其他還有許多例子:臉書滿足的也是一種對虛擬自我的追尋與展示,除了「好友數」以及「讚數」代表的自己人緣好,觀點獨到之外,它讓我們在吃完特別的一餐,與朋友歡聚的時候,都能夠「打卡」,「展示」自己的特別,展示自己與朋友的親密關係,這是一種對「人緣好、與人關係親密的虛擬自我」的追尋與展示。 imagination-of-the-better-life-3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的消費,常常會發生在「身分轉換」的時候

    例如剛出社會,就會有許多人在尋找「成為社會新鮮人的第一個包」、「出社會的第一雙高跟鞋/皮鞋」、「第一支名牌鋼筆」、「第一個名牌皮夾」,其實是要在自己終於要跨出第一步時,滿足小時候心中那個「長大為成熟大人或是專業人士」的憧憬。 一結婚,就想要買自己的房子,搭配自己喜歡,甚至參與設計的裝潢,還有一套「符合美好居家想像」的家具,IKEA的賣場布置也完全打到這個點,直接在賣場中做一個溫暖舒適的臥房或客廳給你,營造出你對家的美好想像,讓你忍不住就想把整套搬回家,其實它在滿足的是,「自己有能力能建立一個溫暖的家」的憧憬。(所以有人說,約會要去IKEA約會,那氛圍讓人想成家XD) 這麼說來,買房子其實也不是滿足痛點,而是對於自己擁有一個家的「癢點」,所以再怎麼理性分析,覺得房價太高不划算,還是會有人想「擁有自己的家」,那是一種內心深處,對自己長大獨立成家的渴望。 生小孩也是個重大轉變階段,還沒生出來,媽媽們就開始搜尋買可愛、實用(自己覺得)的育嬰用品和玩具,想布置一個溫馨的嬰兒房,滿足自己心中成為一個母親,與寶寶在裡面溫馨玩耍的美好憧憬。(是的就是我,平常不太有重大消費、不買名牌的我,幾千塊的地墊、玩具都買了不說,居然還買了一個兩萬多元的嬰兒椅!)。 Layer 0 (21) 所以,除了痛點之外,認識到用戶心中憧憬的虛擬人格,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驅動用戶追尋的重要關鍵。如果說痛點是推力,讓人們為了避免這個痛苦與恐懼,而尋找逃避或解決的方法,那癢點就是拉力了,讓用戶自主地去追尋,讓自己成為心中更美好的那個自己。 本文經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最後,推薦學習資源給想不斷成長的你

    BetweenGos X 商業思維學院【獨家限時方案】為想轉職成「產品經理」的你量身打造最佳學習路徑,系統性有效率地建立必備能力! 雙核心紮實學程,將培訓你從策略規劃、專案管理、用戶訪談、需求洞察到產品設計等 PM 關鍵能力,學習打造產品從 0 到 1 的完整工作方法,協助你成為獨當一面的產品經理。 >>>前往了解更多(【獨家限時方案】截至 2022/03/15 止) 也推薦你看看: 《OL下班看什麼|主編真心推薦,三部滿足輕熟女身性靈的優質片單》 《如何消化工作壓力?梅林創藝行銷老闆Mengo:找到你的「咖啡與路障」》 《日本街頭流行觀察|女子力+好感度激升的職場穿搭提案》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 instagram-logo 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Career情緒放鬆

    9個生活中不易察覺的小習慣,原來是工作倦怠的徵兆!

    by Elvira October 14, 2021
    by Elvira October 14, 2021
    「我現在真的適合離開嗎?」「什麼時候離開最好?」有時,不經思考自己是不是應該換份工作?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的數據,每個月大約有300萬的員工選擇離職。然而,其實辭職可能也能為職涯帶來正面的影響,因為當人們等了很長的時間,才意識到工作不適合自己,這可能會產生更多的負面後果,例:身體狀況出現問題、心情備受影響,甚至嚴重的話,可能因為工作效率低落而被解雇!因此,定期檢視自己的工作狀況,能幫助你在未來的職涯選擇上更加順利! kinga-cichewicz-WENTRcpFYM8-unsplash (1) (1)

    9個顯示出工作倦怠的生活徵兆

    以下9個是隱藏在生活中,提醒你目前工作狀況可能遇到一點問題,你可以透過這些徵兆,來判斷自己的工作狀態,協助你釐清內心的聲音,從生活中,找到你最真實的狀態!如果當這些警訊一直出現,嚴重影響到目前的生活,那找尋新工作會是你可以思考的下一步。 1.不斷查看其他職缺 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有不順心的工作,但如果你發現自己頻繁的想像離職後的生活,甚至已經開使搜索新的職缺,這可能是你對於目前的工作已經有想離開的念頭。 2.你的談話都在抱怨工作 如果每個晚餐的談話內容,都是在抱怨工作,那麼這也是個暗示你,是時候去找一份新工作,或者試著改變工作狀態。雖然下班後還是談論工作相關的事情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內容持續都是負面的內容,這表示目前的工作,可能有很多事情是你不滿意的。 3.你夢想著退休(即便你很年輕) 你是否總是幻想著退休,計算著退休前的倒數日期?這是個警訊告訴你現在的工作,已經逐漸讓你有倦怠感,不要在倒數模式中度過你的職業生涯,例:總是計算還有幾分鐘可以下班,或是還有幾天可以休假,想要試著擺脫這種提不起勁的感覺的話,可以試著去探索其他會讓你感到刺激或是熱情的事物,從生活中找尋未來可能嘗試的職涯。 4.睡眠品質變差 發現自己容易失眠,甚至會因為想到工作,在半夜醒來。睡眠對健康至關重要,如果工作壓力已經嚴重到影響到自己的睡眠,可能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例:工作效率降低。 5.長期酗酒 雖然下班後偶爾小酌一番是可以的,但並不是因此就開始用酒精灌醉自己,如果你發現你的工作導致你開始酗酒、或是開始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那你該試著花點時間思考自己的工作狀態。 6.開始暴飲暴食 有些人對於食物的依賴就像他們對於酒精一樣,壓力大的時候,狂吃甜食,也是一種抒發情緒時的方式,然而,如果你因為工作壓力而暴飲暴食,且狀態越來越頻繁的話,那就說明這份工作可能不適合你。 7.星期一症候群越來越嚴重 早上感到累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持續有想要逃避上班的心情,甚至在鬧鐘響起的那刻,感到恐懼,那是否要繼續待在同一份工作,可能會是你需要思考的事。 8.工作時很難專心 一天的工作日,你花多少時間在社交媒體上?如果這個問題讓你心虛了,那可能要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在工作中感到無聊或是倦怠,如果是的話,找一份更刺激的工作可能會是你的選擇之一! 9.績效表現不佳 如果你對工作的不滿已經破壞了辦公室的氣氛,或是你已經收到關於績效不佳的警告,如果無法持續在這樣的狀態下工作,那可以試試看轉換跑道!在離開前,試著和前一份工作保持良好的關係,這樣有比較大的機會拿到前雇主的推薦信。 當然,這些生活徵兆可能牽涉到個人、情感等因素,但如果以上的來源都是因為工作的話,那麼重新評估你的工作狀況會是很重要的下一步。  

    現在的你,還好嗎?

    也許目前的你,因為日復一日的工作進度,而沒有好好的有時間沉澱自己, 是時候讓自己停下來審視自己的工作狀態,告訴自己停下來也沒關係~~釐清自己最真實的狀態,能讓你更確定自己是否往對的方向前進!! BetweenGos職涯工作坊,運用心理學方法,用一天時間,系統性幫助你沈澱,梳理你的問題和目標,準確給予分析及引導,陪你往下一步邁進,擺脫現在的迷惘,找到更適合你的職涯道路! >>>點擊連結看更多   也推薦你看看: 《工作久了,失去熱情了嗎?用這4個方法「重整人生方向」》 《離職,還是再撐一下?試試「積木法」釐清這份工作是否適合你》 《總是對自己生氣?用「寬視角」拓展視野,跨越工作挫折感》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instagram-logo  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CareerOL下班看什麼

    如此努力的你,有好好生活嗎?七個問題陪你把人生走得更有意義

    by 才女愛看書 August 11, 2021
    by 才女愛看書 August 11, 2021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人生過得更有意義,都在追求人生中重要的東西,卻往往陷入日復一日的機械式生活。這也是我親身的經歷,那年我四十一歲,是個職業婦女。既為人母也為人妻,但工作與家務的交互拉扯,總讓我覺得壓力很大。從這一刻到下一刻,從昨天到今天,從今年到明年,人生一眨眼就飛逝過。雖然眼前的一切都很美好,但我想要更多,我不要生活只是早上醒來趕著上班;下班後趕著接孩子、料理家務。我希望我的人生有意義,我想要為家人與世界帶來正面的改變。我知道我想要與眾不同,但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想要有意義地成長、生活與貢獻,也鼓勵你深入探索自己選擇背負了怎樣的石頭,也就是怎樣的負荷,並探索它們真的值得嗎?承擔這些負荷的壓力,是否讓你喘不過氣,無法體驗並享受生命中其他領域的成長?這些負荷是否對你的信念、家庭關係、健康、個人成長、創意或慷慨氣度形成限制?如果是這樣,那便該是你做出轉變的時候了。

    七個問題檢視自我是否有意識的生活?

    在追求更多的人生之前,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需要確認,就是你真的「清醒地活著嗎?」想像一下,在意外現場你是第一個到達的人,發現現場有人受傷。急救安全守則第一條就是查看傷者是否清醒、是否有呼吸,換言之,你必須檢視他的生命跡象。 雖然多數人每天都很認真生活,卻免不了在重複的日程中陷入「日常昏迷」的狀態。也許身強體壯、活動自如,但這不表示你真正地活著。或許,你是在毫無自覺的狀態下,渾渾噩噩地過日子。混亂、分心、干擾、延宕、壓力、愈來愈快的生活步調與愈來愈多的要求,擠壓了生活的喜悅,在你還沒察覺之前,這些問題早已讓你喘不過氣來。 無意義的行動,就像缺氧的心臟,即便還是能夠輸送血液,送出的東西卻不夠豐富、有益。現在,該是醒來的時候了,就用這七個問題自我檢視是否已經陷入「日常昏迷」的狀態。 1.你是否清醒地生活? 生活充滿許多雜音,導致大腦陷入困境,無法過濾出真正重要的東西。第一項要檢查的重要生活狀態很簡單,便是:你是否清楚覺知自己對生命的真正企求是什麼? 首先你必須釐清自己的想法,將想法訴諸文字,創造出一份行動方案。 2.你有企圖心嗎? 隨著你對生活的要求愈來愈高,你會發現目前的你跟理想中的你之間出現一道鴻溝,而企圖心是推動你努力朝目標伸展的力量。在設定好九十天的目標後,你便能將終極目標分解成能更快達成的小目標,因此能更常體驗到成功的快感。 3.你是否持續成長與學習? 人類大腦擁有無窮潛力,但大腦的運作原則是「不用就會鈍化」。持續成長與學習,能讓你不斷找到更好的新生活方式。 4.你全心投入嗎? 當你陷入日復一日的制式化習慣時,很容易就會變得精疲力盡,對身邊的大好良機視而不見。刻意將精力專注於價值最高的事情上,也能讓你隨時準備好掌握任何新機會。 5.你經得起磨練嗎? 想要做出重大改變,需要有恆心及毅力。當你將自己推出舒適圈的圍牆後,你將會體驗到驚人的成長。 6.你處於「順流」狀態中嗎? 「順流」(flow)指的是利用自己最高竿的技能,也就是你的天賦與能力,來成就最具意義的挑戰。你得將自己擁有的各種能力融會貫通,引導一切相互呼應,設法讓好事發生,以最理想的方式體驗人生。 7.你有信仰嗎? 「信仰」這個重要的生活狀態,將生命所有要素串聯起來。有了信仰,你會追尋更美好的生命,也就是有人生目的與意義的生命,你相信這樣的生命確實存在,並有所改變。 花點時間想想前述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是否放對地方。透過回答這些問題,你等於已經踏上重新發掘自己的旅程,決定未來想要達到什麼目標,並擬定達陣的計劃。讓這些問題帶領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從1%的選擇開始,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文摘自《從1%的選擇開始,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天下雜誌出版※   也推薦你看看: 《人生其實有更多可能,三段人物故事,喚醒你的心之所向》 《工作和想像中不一樣?人生迷航時,三個問題幫你找到新出路!》 《想脫離不理想的生活?用這兩個「WHY」幫你聚焦想要的人生》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 instagram-logo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 閱讀更多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Lifestyle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你敢不敢?

    by 才女愛看書 January 29, 2021
    by 才女愛看書 January 29, 2021
    「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 「那你辭職吧。」 「呃,但是辭職後,我又擔心錄取不上自己喜歡的公司。」 「那你就乖乖地在這家公司待著吧。」 「可是,現在的工作做起來沒有激情,薪資也不高,公司的氛圍我也不喜歡。我一想到要做一輩子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就特別不開心。」 「那你還是快點辭職吧。」 「可是……我還是不敢辭職,現在的公司最起碼能保障我的基本生活,萬一找到的新工作還沒有現在的薪資高,那怎麼辦?」 「那你可以騎驢找馬啊,到時候再辭職。」 「可是我已經畢業六、七年了,都三十多歲了,和剛畢業的大學生去競爭,有點尷尬啊!而且還要準備筆試和面試,太麻煩了,我都有好多年沒翻過書了。」 「那你就好好待著吧,別想著辭職了。」 「可是我做得不開心啊,看著別人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我真的好羡慕啊!」 dare (1) 很多人都掉入這種惡性循環中,既不喜歡自己現在的工作,又沒有勇氣辭職,於是每天都糾結著要不要換一個工作,但就是不付諸實際行動。 時間就這麼一天天帶走了他的黃金年齡,當他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了換工作的優勢時,就只能在那間公司一直做下去,直到退休,也沒有做上自己喜歡的工作。 人生中有一種悲苦,就是自己明明不喜歡做的事,卻偏偏堅持了一輩子。 我有個朋友,以前是公務員,主要工作就是幫上司寫發言稿和各種彙報資料。她從二十二歲大學畢業開始,一直做了五年。有一天,她看到自己以前寫的文章,大哭了一場。因為她發現,這五年來,她根本對不起自己一直喜歡的文字。 想當初她文筆靈動,文采斐然,被老師稱讚為可以在文學方面有一番作為的人。可是現在她的文字全是套話和官話,索然無味。 她正是因為喜歡文字,才進入機關寫文書。可是現在,她發現寫這些文字根本不是她的夢想,甚至讓她感覺自己離夢想愈來愈遠。經過半年的思考,她終於下定決心放棄了穩定的公務員工作,進入一家新媒體企業。她重新寫起了有生命力的文章。她說,原來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會讓人精神豐盈、神采奕奕。 dare (2) 一個成功考上研究所的讀者和我聊天。他說,當年聯考他想選歷史系,可是家裡人一致反對,認為歷史系沒有前途,也沒有錢途,因而要他念經濟系。儘管他一再堅持,可還是耐不住家裡人的軟硬兼施,於是不得不在志願表上填上了經濟系。他對經濟學沒有一點興趣,所以從大一開始就一直很彆扭。 為了能轉到自己喜歡的學系, 他自學歷史系的課程。為了能讓家裡人相信,即便是學歷史這項冷門專業,他將來也一定會有出息,他決定考一流國立大學的研究所。 他就讀的學校只是一所省屬公立大學,因此他要考北京師範大學,並且是跨科系,難度可想而知。他說,從大一下半學期開始,他就在為考研究所做準備。 同學們晚上通常都在宿舍打電動,只有他一個人泡在圖書館裡,硬啃歷史專業書籍。臨近研究所考試時,他的專業課讀書筆記寫了厚厚的七、八本。他不但把研究所考試大綱上的參考書目全部讀完了,而且還讀了一些延伸書目。由於一心想著考上研究所,他和同學們的關係並不怎麼密切。同學們都說他有點神經兮兮的,可是他毫不在乎。 研究所考試成績出來後,他順利通過了初試,卻在面試時被刷了下來。 努力付出卻沒有收穫,這是所有努力過的人都可能要面對的現實。但是,最後能獲得成功的人,都會在這種情況下選擇繼續努力。 其實以他當年的分數,絕對可以上其他大學的歷史研究所,但是北師大是他喜歡的大學,而且裡面有一位他十分崇拜的教授。所以他告訴自己,一定不能放棄,也一定不能辜負自己的夢想。 於是他重整旗鼓,開始了二次戰鬥—準備報考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導師。 大四下半學期,同學們都找到了工作,一個個已無心念書,整間宿舍處於歡騰狀態。大家每天的生活就是聚會、喝酒、唱歌、旅行。而他仍舊是一個人,孤零零地背著書包、拿著水杯,泡在圖書館。 家裡人看他無心找工作,就託熟人幫他找了一家公司的財務工作。但他並沒有去報到,而是前往北京,在北師大附近與人合租了一個房間,白天有時候去北師大的自習室複習,有時候去聽歷史系大學部和研究所的課。「努力」不負有心人。第二年,他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一的成績被北師大錄取了。 dare (3) 有時候因為各種原因,我們可能會選擇一條自己並不喜歡的路。走在自己不喜歡的路上,有的人苦悶、彆扭,但是有的人仍然努力拼搏,為的就是在下一個岔路口能有足夠的本事選擇自己喜歡的路。 這個讀者花了兩年的時間辛苦備考,沒有像同學們一樣打電動,也沒有和同學朋友吃喝玩樂,但是他進到了喜歡的大學、獲得喜歡的科系的研究所錄取通知書,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付出,就是為能夠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而努力奮鬥。 我思考過一個問題,而且是一個相當嚴肅的問題。當我白髮蒼蒼的時候,回首這一生,我是不是以我喜歡的方式度過的呢? 之所以會思考這個問題,是因為我見過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他們明明不喜歡自己的生活狀態,卻偏偏堅持了一生。和不愛的人結婚,和不喜歡的人打交道,做著不喜歡的工作,住著不喜歡的房子,做著背離夢想的事情,走在離自己靈魂愈來愈遠的路上……終於有一天他們才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了連自己都討厭的樣子,而且再也回不去了,因為生命已經走向終點。還有一部分年輕人,他們明明不喜歡自己的生活狀態,卻不願努力付諸行動,以致要把這種一眼望到頭的日子過一生。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喜歡的伴侶、喜歡的朋友、喜歡的環境、喜歡的城市,以最好的心態和世界對話,體驗生命賦予的美好。 dare (4)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喜歡的事情,雖然並不能全部實現,但是為了不負此生,我們一定要認真選擇、努力追求。 有些東西得不到,但可以妥協。譬如沒有九十餘坪的大房子,但是可以把小房子布置得溫馨一點,一個家的溫度不在於房子的大小,而在於你對這個家是否投入了感情。 但是有些事情絕不能妥協,比如我們一定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一定要選擇和自己愛的人過一生、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業奮鬥一生、一定要和自己欣賞的人交朋友。 所謂喜歡的生活方式,就是有本事拒絕不喜歡的人和事,有實力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有能力贏得自己想要的尊重。 我覺得,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也是一種成功。   ※本文摘自《不是生活無趣,是你過得乏味:在不變的日常找變化,過你喜歡的日子》,時報出版※   也推薦你看看: 《猶豫要不要換工作,5個問題幫助你做出更好的選擇》 《如何跨出舒適圈?你只是需要這3個步驟,追求渴望的生活》 《想脫離不理想的生活?用這兩個「WHY」幫你聚焦想要的人生》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instagram-logo  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Lifestyle創意靈感情緒放鬆

    如何跨出舒適圈?你只是需要這3個步驟,追求渴望的生活

    by Zoey November 5, 2019
    by Zoey November 5, 2019

    何謂舒適圈?為何要學會 跨出舒適圈 ?

    隨著我們長大成熟,會漸漸的篩選出喜好,我們有喜歡吃的東西、不喜歡的口味、喜歡的顏色、不喜歡的活動,這些東西逐漸變成我們的形象,在這個範圍內的所發生的事,所出現的元素,就叫舒適圈,或者,可以稱它為習慣圈。 舒適圈裡發生的一切都算是可預料的事件,可預期的事物能讓我們感到有安全感,但也會讓人產生安逸。 但是,當你在這個舒適圈待久了以後,你會發現,你渴望的事物,好像都在舒適圈外,你渴望找到更好的工作、渴望到國外生活、或是渴望能有更多的資源去改變現況,無論如何,你渴望的事物絕對不會在你的舒適圈裡。

    WHY?

    這是因為這個舒適圈,是由一群你的「習慣」而打造而成的,你每天早上起床做的第一件事,每天晚上睡前做的最後一件事,還有一整天內做的所有事,都是依照你的習慣去行事。 怎樣的習慣,就會打造出怎樣的人生,所以當你渴望一些你現階段得不到的事物,其實就是代表你沒有任何一種「習慣」,去觸發或讓自己越來越接近那個藍圖,不然你早就是在前往的路途中,而不是只是呆愣在舒適圈內,酸酸的看著圈外的世界。 我們的習慣,可以領導我們變成什麼樣的人,所以當你有渴望某些事物、渴望成為不同的自己的時候,很明顯的就表示這樣的形象,並不在我們的舒適圈內,不然,你就會是你渴望成為的人了,對吧?  

    為何 跨出舒適圈 這麼困難?

    既然我們有這些渴望的事物,為什麼跨出舒適圈還是這麼難呢?我們明明知道自己不應該安於現狀啊。 原因很簡單,舒適圈也可以稱之為習慣圈,做不習慣的事,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無論是大小還是小事,只要不習慣,就會不舒服,不然你現在試試看用比較不常用的那隻手,握住你的手機打字,是不是感覺有點怪怪的? 踏出舒適圈就是在做覺得有點怪怪的,有點不舒服的事,因為那都不是我們的習慣,我們得改掉一些習慣,重新養成某些習慣,才能朝更理想的自己邁進,但到底要怎麼做呢? 三個方法讓你戰勝內心小劇場, 跨出舒適圈 : #1 分析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原因 #2 試想改變或不改變分別的最壞的情況 #3 預告自己會發生什麼事  

    跨出舒適圈 第一步:分析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原因

    Background (7) 當我在開始這個Podcast之前,我一直很猶豫,甚至有點卻步,我腦子裡有一些讓我感到不舒服的原因,例如:如果沒人看怎麼辦?我真的有那麼多內容好做嗎?我有那麼多話可說嘛?而且我也不是特別喜歡自己的聲音,如果內容很爛或被批評怎麼辦? 因為有這些大大小小的理由,也讓我在前期卡了很久,接下來,我把這些讓我心煩的事情一一列下來,然後我用類似問與答的方式,回答自己的煩惱。 Q:如果內容沒人看怎麼辦? A:宣傳到有人看,愈來越多人來看。 Q:我有那麼多內容可以做嗎? A:那就生出那麼多內容吧。 Q:內容很爛或被批評怎麼辦? A:沒怎麼辦啊,就是說謝謝指教然後改進,不然我要因為這樣就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嗎? 當你利用問與答的方式分析讓自己不舒服的原因,其實就是在建立自信,把你所擔心的“大事”拆解成“小事”,然後也幫自己找出解決方法,從這個過程中,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多事情都是有辦法,且總會有辦法的。  

    跨出舒適圈第二步:試想改變或不改變分別的最壞的情況

    Background (8) 遲遲不敢動作,就是因為會害怕要承擔之後的後果,所以,拿出一張紙,把你認為最壞的結果寫下來,而很重要的一點是,你不僅要寫出改變的最壞結果(那個我們最害怕看到的事),以及不改變的最壞結果(兩者都要寫)很多人在這一關都只考慮到改變的壞結果,所以最後選擇放棄,但你也要把不改變的結果算進你的成本裡啊! 以我想要開始做個人品牌為例: 如果我開始做了會發生的最壞情況:我會遭受到批評,以後對我的名聲會有影響,大家會覺得我太自以為是,大家會想說我是誰、我到底憑什麼在這裡說這些? 如果我沒做會發生的最壞情況:我繼續過著為別人工作的日子、繼續領著死薪水、繼續在生活中剩餘的時間尋找小確幸、什麼事都沒改變,然後我繼續期望著我的理想生活,但是一直沒有達成的一天。 所以我將這兩件最壞的情況寫下來,然後很認真的思考,我如果得承擔其中一種最壞的情況,我要哪一種?  

    跨出舒適圈第三步:預告自己會發生什麼事

    Background (9) 如果還是很害怕、還是不確定是不是該跳出舒適圈,最後一招,你可以做的,就是寫下你認為會遇到的困難,然後告訴自己:你真的會遇到這些困難。 你沒聽錯,告訴自己,你會遇到這些困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我已經滿確定自己要做,但是又跨不出最後一步的時候,我寫下那些還在我心中的擔憂: 我擔心自己不知道要怎麼操作和剪接音樂、申請iTunes程序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 我擔心自己會時常找不到題材、內容創作會卡關。 我擔心別人會覺得我的內容太主觀。 我擔心我會分身乏術。 我擔心嘗試了一陣子之後,成績一直沒有起色。 然後,深呼吸一口氣,告訴自己,這些事情都會發生,我一定會遇到音頻剪接的問題,但是我可以上網找資料、想辦法解決它。我一定會有找不到題材的時候,但只要我認真地搜集題材,關心粉絲現在遇到什麼困難,我一定會有靈感。 以上所有擔心的事,都會發生,我能夠接受這些事情的發生,因為這只是短暫的,而且當這些事情發生後,也代表我所期望的結果,就在不遠的地方了。 通常會有擔心浪費時間的情況,都是因為你在意結果勝過於付出的過程,你在意的結果可能是為了想賺錢、為了得到名聲,所以當你沒有辦法達成這樣的結果,就會覺得有種白做了的感覺。 但是當你很享受付出或是創作的過程,只要今天寫了一篇文章、講了一句話,讓世界某個角落的某一個人會心一笑或感到溫暖,就滿值得的了。 你現在有什麼理想目標想要達成呢?是什麼原因讓你遲遲沒有動作?如果你現在處在那個游移不定的階段,我知道其實你是想追求夢想的,你只是需要多一點勇氣、自信和更實用的方法。 希望今天的內容有幫助到你:) 記得下載PDF練習表 本文經授權轉載,如果你也喜歡Zoey的文章,可以點擊作者名字回原文,並為她按下 follow &好多個拍手,表達支持! — 也推薦你看看: BetweenGos深度行銷工作坊:【策略+提案】100%掌握人心,提案一擊必中! 策略提案-100... 閱讀更多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Lifestyle創意靈感情緒放鬆

    想脫離不理想的生活?用這兩個「WHY」幫你聚焦想要的人生

    by Zoey October 28, 2019
    by Zoey October 28, 2019

    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每個人都想要財富自由,每個人都有想要追求的夢想,但是你有想過你想要這些事的背後的原因嗎? 「當然是自由、隨心所欲啊,這還用說嗎?」 I get it,但是如果你有了財富自由,你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呢? 今天我會分享3個簡單小步驟去拆解出你內心真正渴望的事情:你想要錢,但是你想要的可能是溫暖滿足的感覺;你想要名聲,但Deep Down你可能是想要被需要、被認同,你想要的真的是你以為的「那件事」嗎? 透過這個練習,不只可以讓你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也可以讓你釐清該怎麼做,才能脫離現在不滿意的現況喲。 ※【 點擊下載我製作的免費練習表 】 find-your-why-4

    步驟一:回答以下這兩個問題,找出為什麼

    #問題A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問題B 你這麼想要它的原因究竟為何?   答好了嗎? 請問你的第二個答案是什麼? 你必須要達到答案A,才能得到答案B嗎? 當我試著寫出越多的例子,我越發現答案A似乎只是一個表面,掀開之後的答案B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東西,而這些東西似乎都觸手可及且能夠馬上執行,例如:
    • 我想要得到財富自由,因為我想要去做我「真正想做的事」。
    所以我得等到我很有錢,才能去做我真正想做的事嗎?Absolutely Not,相反的,我每天都會花一點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 我想要不用為錢煩惱,因為我想有「更多時間」做我喜歡的事。
    首先,我不會有更多時間呀,時間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我得等到不用再為錢煩惱時,才找得到更多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嗎?那我要等到什麼時候?時間只會一直走啊,時間永遠都不會更多,還是我能在一樣的總時間中,利用假日或早起來去做我喜歡做的事?
    • 我想要變成少奶奶,因為我真的不想工作。
    如果你最終極的願景,你的Big Why是想要無所事事,那無所事事也是一個現在立刻馬上就能開始執行的事情唷,完全不用等到你變成少奶奶了才開始,對吧?  find-your-why-1

    你可能在想說:這也太瞎了吧,怎麼可能不顧慮到實際面?

    好險你覺得這很瞎,我還以為你都沒發現(?)步驟一的重點是讓你發現,其實很多內心的渴望,並沒有那麼複雜,通常也是可以直接執行的事,換言之,我也認為當你開始接近自己的「答案B」,你對 「答案A」的渴求就會相對減少。 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馬上展開行動的,但是你展開了嗎?答案B的元素通常和答案A沒有直接的關連,只是答案A會讓你以為唯有得到答案A,你才能得到答案B。 既然如此,要怎麼樣讓自己在實際面上過得比較豐富,同時又能達成自己內心的渴望呢?移動到步驟二。  

    步驟二:找出已經成功的人

    想得到真正想要的事,你得變成什麼樣的人呢? 有一句話說:「Your life gets better only after you get better.」也就是說,你的外在成就顯少超越你實際的付出,身材精壯結實者,是花了很長時間去運動、節食所練就出來的,那靠自己力量努力而達到財富自由的人,花的也是時間與耐心和聰明的理財。 因此,你想要財富自由?你想要身體健康?你想要快快樂樂?你的「答案A」是什麼?去看看有誰符合這個答案,看看他們是怎麼樣的人?  

    步驟三:規劃出可以天天執行的行動

    find-your-why-3 你需要什麼有什麼長期的作為,才能變成上述那種人? 他們為什麼可以變成那樣的人?因為他們把這些小事變成自己的習慣,花五年、十年(或更久),變成一個擁有財富自由的投資人或成功擁有個人事業的創業者。分析他們的習慣,為自己設計一個可以週而復始或甚至天天可以執行的計畫,例如:
    • 我想要成為一個健康的人
    長期執行計畫:每週運動五次,一次至少20分鐘,我願意持續三年,來檢視我是否成為心目中成功的自己。
    • 我想要成為一個財富自由的人
    長期執行計畫:學習理財方法並持續創造被動收入,並逐年提高被動收入的投資,持續五年,來檢視我是否成為心目中成功的自己。 記得我之前在「跨不出舒適圈嗎?試試這3招 戰勝恐懼,迎接成長圈(免費練習表下載)」這集廣播裡頭所介紹的:你的習慣會帶領你變成怎樣的人 這個道理嗎? 這個道理我們都聽過,我們都知道,但是真的要維持三年、五年,卻不是每個人都辦得到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有想要財務自由的一天,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 ※建議下載練習表,裡面有比較詳細的範例說明+星期一到星期日的規劃示範:  

    既然如此,為什麼答案B的「為什麼」這麼重要?

    因為如果你一味的去追尋表面的慾望,卻忘了兼顧自己內心的「Why」,當你達成後,會感到無比空虛。
    1. 你想要買一棟房子,因為你想要有安全感、有歸屬感,有歸屬感是需要一棟房子才能達到的嗎?
    2. 反過來,你終於買到了一棟房子,那歸屬感呢?你有兼顧到嗎?誰要跟你一起住這間大房子?這個人是你的歸屬嗎?
    3. 你的目標是再也不用為錢煩惱,但是這是為什麼呢?也許你不知道,不過你拼了命地讓自己脫離貧窮,有一天你終於得到了財富自由,你還是得面對一樣的問題:我達成了我的目的,但是為什麼?我現在不用為錢煩惱了,然後呢?我想做的事情是什麼?這幾年的拼命為的是什麼?
     find-your-why-2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在「看似擁有了一切後」依然過得很空虛,因為他們沒有發現那個「為什麼」就在自己的身邊,終其一生的答案A,掀開來後發現是答案B。  

    藏在答案B裡的小秘密

    通常,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渴望,都是一種感覺,買房子、買車、結婚、獲得財富自由,我們要的都不是這些事的本身,我們要的都是它背後的「感覺」。 我想要買一棟房子,因為我想要和我的愛人一起有個家,這個房子裡會有我、有他、有我們的回憶、我們喜歡的東西、有愛。 當你釐清了買房子背後給了你什麼樣的感覺,你就能知道光是買到房子還是不夠的,首先,你要有個愛人,你們要有愛,以及有你們熱愛的事物和一起創造出來的生活。 所以,記得去分析出渴望的物質背後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別忘了去經營這樣的感覺,不然最後,你得到的物質並不會被賦予你認為的意義。 那當你發現那個答案B並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物件時,也代表你沒有把答案B分析到最小的單位,代表那並不是你內心真正在渴望的元素,你要把分子再拆的小一點。 ※讓我們再複習一次吧:
    找到可以效仿的對象 》觀察是什麼樣的習慣,讓他們變成今天這樣的人 》客製化成自己的目標計劃 》執行那些習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變成那樣的人 》你渴望的事自然就會來了。
     

    結語:B =  A,A ≠ B

    其實說到這裡,你會發現我們每個人所渴望的表面事物,都是出自於貪婪。 雖然我現在就能夠執行自己喜歡做的事,但我想要有更多時間做我想做的事;我想要買很多房子做投資,為了給我的孩子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未來,然而,更好的未來與教育,一定要透過買房子做投資才能得到嗎? 的確,如果我們手上握有越多張牌,自然可以有越多種選擇,但你想要的答案B,並不是只能透過答案A才能完成的,一定要記得。 你內心真正渴望的,就在你身邊。 如果你希望自己未來手上的牌越來越多,去找到那個手上有很多牌的人,觀察他們是怎麼搜集那些牌的、問他們是怎麼辦到的,然後把這些方法,化成每天或每周都可以執行的任務,不斷重複,三年、五年,直到這些事變成了你的習慣,你手上的牌就會增加了。   希望今天的內容有帶給你一點收穫,讓我們一起創造更豐富的人生吧。 Peace, Zoey — 本文經授權轉載,如果你也喜歡Zoey的文章,可以點擊作者名字回原文,並為她按下 follow &好多個拍手,表達支持!   也推薦你看看: 《下班進修真的有用嗎?5個重點,衡量你的「自我成長」漲幅!》 《工作卡關,快被焦慮擊垮?是時候問自己這五個問題了》 《主動做出3個改變,讓你能夠準時下班!》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 instagram-logo 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Career職場心理學

    工作和想像中不一樣?人生迷航時,三個問題幫你找到新出路!

    by Winnie October 18, 2019
    by Winnie October 18, 2019
    你是否也曾有過想像與現實的落差?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想要做某件事情,實際做了之後,發現和想像中不同,這才明白自己沒那麼喜歡這件事,對未來原本的想像一下之間,變成一片空白,這時,迷航的我們該怎麼重新回到軌道上呢? 美國職場網站駐站作家Ashley Faus,在大學時主修音樂劇,認知到自己的未來並不會在音樂劇的舞台上發展後,她轉而涉獵心理學,最後成為一名行銷人員。在每一次的轉換過程中,她也曾經歷數次偏離軌道的迷航階段,她鼓勵我們用這三個問題來幫助自己找回心之所向: Betweengos_工作和想像中不一樣_3

    問題一:你真正熱愛的事情是什麼?為什麼?

    當你問自己這個問題時,需要認真思考每天早上醒來會讓你興奮的事情,那是什麼? 請不要只想到這裡就停住了,要真正進一步追問自己為什麼會因此感到興奮,列出具體項目,挖掘自己內心熱情的根源。 例如,有的人喜歡跑步,但他不一定喜歡「教」人跑步,就像作者Ashley Faus的朋友,那位朋友一開始跑步時,原本以跑步教練作為終極目標,但她中途卻發現自己喜歡的,其實是讓自己維持健康而已,並不想真的去教別人,於是她轉了個彎,走上以往沒想過的職涯道路:醫學物理治療。 Betweengos_工作和想像中不一樣_4

    問題二:我「理想中的工作」會是什麼樣的?

    在想像自己理想的職業樣貌時,你應該考慮那份工作的各個方面,例如:你喜歡管理階層明確、制式化的環境;還是你喜歡扁平化組織、具有創造力的環境?你上班時想穿著西裝、制服還是牛仔褲?你想在不同的地方遠距工作,還是到辦公室上班? 這些問題都能夠幫助你形塑出你未來職業的樣貌。  除了想像你未來工作的樣子,你還需要考慮一年後、三年甚至十年後,你會希望自己是什麼樣子?試圖去建構你的職涯發展軌跡。 〔 延伸閱讀:高薪又喜歡的工作怎麼找?用「設計思考法」找答案吧! 〕 沒有人可以準確預知未來的發展,也許你暫時無法確定自己以後想做什麼,但最重要的是在你前進的路上,深入了解自己細微的改變,記得時時問自己,我的心之所向是什麼?

    Betweengos_工作和想像中不一樣_2

    問題三:未來的工作將如何融入我的生活?

    能夠讓你快樂的工作不一定能帶給你快樂的生活,工作是你生活的一部份,嘗試評估你心中理想的生活方式,有助於你選擇什麼樣的工作,Ashley Faus透過量化生活滿意度的方式,幫助你描繪出未來的藍圖:
    • 第1步:列出5項影響你生活滿意度的要素

    這5項可以是你認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要素,或是你如何分配時間,例如:人際關係、愛好、家庭、身心建康、工作、教育等等。... 閱讀更多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1
  • 2
  • 3

獻給移動之間的職場工作者

每週精選 #自我成長 #職涯發展 #優勢探索 #求職面試準備 等實用資訊,並時不時推薦職缺或課程活動,希望陪你在職涯路上看見更多風景 🌿

THANK YOU🍀

感謝你訂閱 BetweenGos 電子報!

你已成功加入訂閱名單中:)

BetweenGos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etweenGos 職場風格誌
  • 職涯發展服務
  • 蓋洛普測驗Q&A
  • 一對一諮詢
  • 最新工作坊
  • 職場文章
    • 人物專訪
    • 轉職
    • 求職面試
    • 職場心理學
    • 職務分類拆解
      • 行銷
      • PM
      • 業務
      • 副業
      • 跨領域
      • 工程師
      • 海外工作
    • 生活靈感
      • 情緒放鬆
      • 創意靈感
      • 職場穿搭
        • 上班穿搭
        • 中性穿搭
        • 美妝保養
      • 輕旅行
      • 美麗空間
      • 拜訪小公寓
  • 免費資源
  • 聯絡我們
BetweenGos 職場風格誌
  • 職涯發展服務
  • 蓋洛普測驗Q&A
  • 一對一諮詢
  • 最新工作坊
  • 職場文章
    • 人物專訪
    • 轉職
    • 求職面試
    • 職場心理學
    • 職務分類拆解
      • 行銷
      • PM
      • 業務
      • 副業
      • 跨領域
      • 工程師
      • 海外工作
    • 生活靈感
      • 情緒放鬆
      • 創意靈感
      • 職場穿搭
        • 上班穿搭
        • 中性穿搭
        • 美妝保養
      • 輕旅行
      • 美麗空間
      • 拜訪小公寓
  • 免費資源
  • 聯絡我們
BetweenGos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