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海嘯在全球各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次邀請到在美國矽谷新創公司任職產品行銷的Kristine,除了分享海外求職歷程,更要告訴大家有點戲劇化,卻又真實無比的被裁員經驗。希望能幫聽眾朋友們建立起心理上、能力上的安全防護網!... 閱讀更多
Tag:
矽谷
- 不知道妳有沒有在好久不見的台灣光復節也放假一天?天上掉下來的一日假期,在質量非常好的陽光下,睡個好覺、鬆鬆頭腦、曬曬棉被(?),悠閒地度過一天應該就是最好的安排了!話說回顧這幾個星期過得非常緊湊,時間好像不夠用,與這次PM相關的主題有點相呼應:身為一個協調者,不僅要排schedule、寫產品規格,還要協調眾人的想法(俗稱喬事情)與不斷地在開會報告中度過,有時候大概都會忘記自己原來是來做產品的啊⋯⋯(淚)。 與產品相處的時間可能沒有比跟人多,大概是PM這個工作的通則,不過只要對產品與專案的心不死,PM真的是非常有挑戰性也往往也是能真的改變世界的角色啊。本次主題的文章為妳打包好了,祝大家昨天光復節快樂 (都放假了還是要紀念一下):)
- 必也正名乎,先來了解這些『PM』的差別吧:
- 當PM的必要社交技能– 讓人人都喜歡跟你聊天談話的重要筆記,她的聲音好好聽:
- 做出好產品前,需要先組織一個好團隊– 仿若教科書等級的無私分享 (快點收藏):
- 術業有專攻!網羅各種PM的心路歷程及她們的小故事:
Product Manager 產品經理 【專訪Cynthia】前線解密,台灣來的才女PM,深入矽谷技客圈
- 一邊努力,一邊往更好的路上前進~第一人稱視角的職場觀察與體悟:
最後,推薦學習資源給想不斷成長的你
BetweenGos X 商業思維學院【獨家限時方案】為想轉職成「產品經理」的你量身打造最佳學習路徑,系統性有效率地建立必備能力! 雙核心紮實學程,兼具理論與實務方法,將培訓你從策略規劃、專案管理、用戶訪談、需求洞察到產品設計等 PM 關鍵能力,學習打造產品從 0 到 1 的完整工作方法,成為獨當一面的產品經理。 >>>前往了解更多(【獨家限時方案】截至 2022/03/15 止)一如往常,我們希望這篇整理有給妳大碗滿意的滋味,小小收穫,請收下吧! 還意猶未盡的話,也別忘了我們當然也有《職場業務力總整理|才女們的智慧菁華,入門、進階,一應俱全》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
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
- Jane Shih, 政大外交系、外交研究所畢業,原本志願是外交官,後來卻成為科技業主管,在矽谷eBay服務六年,一路做到財務經理。現在回台更用滿滿的熱忱同時經營了「三個」大型科技業女性社群,企圖打破科技與女性距離遙遠的印象。
希望幫台灣女性職涯更上層樓:交流、教育矽谷文化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目前全球男性的平均薪資約為2.1萬美元,女性卻只有約1.2萬美元,在職場上要達到同工同酬,恐怕得等到2234年。Adriana Gascogne在2007於美國舊金山初創非營利組織Girls in Tech,旨在建立一個支援網絡,鼓勵更多女性進入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領域,晉升管理階層,以擁有決定權,改變不友善女性的職場環境。 Girls in Tech台灣分會2015年正是由Jane引進的。除了Girls in Tech, Jane 另外經營兩個女性社群—Women Who Code, Ladies That UX,目前總社群會員數已逼近六千人,一年活動超過百場,近期的活動內容,從Meet up交流分享類的矽谷達人經驗談,與黑客松協做類的「一小時玩程式」、「設計一百種省電生活」,到營隊類科技女性領袖工作坊「The MentorShip曼陀號領航計畫」,內容豐富,讓女性能輕鬆從生活中的聚會貼近科技趨勢、彼此交流相長。
外交學歷背景,和科技完全不相關,開始經營科技社群,是因為任職eBay六年,受惠於矽谷文化,包括Lean-in、尊重人才、開放式溝通到業師(mentor)制度。回台灣後,她希望傳承矽谷經驗,透過交流與課程,幫助更多台灣女性,在職涯上更上層樓。
矽谷文化是如何幫助Jane?
在eBay裡Jane漸漸了解,領導階層男女比例懸殊,一部份是因為女性沒有積極爭取。2013年,Facebook營運長Sheryl Sandberg出版《Lean In》一書,在科技圈掀起風潮,她記得有一次聚會,一位女同事提到,「eBay campus腹地廣大,可不可以讓懷孕的女同仁,在離門口較近的位置有專屬停車位?」Jane聽完後只覺得是滿合理的一個建議,沒想到一週後整個eBay campus所有建築,都有懷孕婦女專屬車位。 這個切身經歷讓Jane體認,「開口要」就可能有收穫,在她心中種下為女性發聲的種子。科技業公平對待外國員工,是像喝水一樣的自然
Jane分享,相對於金融業以本地員工為主,科技業有大量外國人才,對公平對待外國員工,給予應有的福利與尊重習以為常。「我的留學生同學們大概都要等H1B簽證(學士以上學歷的臨時工作簽證,最長期效六年)快過期,工作的第3~6年,公司才願意幫他們申請綠卡,eBay卻是在我開始工作的第6個月,就主動幫我申請綠卡。」尊重英文非母語的外國員工,還表現在直接溝通上。來到矽谷前,Jane曾任職紐約金融業,以白人主流文化,一度讓Jane感到格格不入,覺得挫折,甚至曾有同事惡意批評:「我就是聽不懂她的語言,沒辦法和她溝通!」後來Jane總是寫長篇大論的email,務求字句零缺點。到矽谷後,上司卻告訴她:「Please come talk to me!(不要再寫email了,直接跟我講吧!)」
美國沒有職涯算命師,而是成熟的mentor制
Jane在eBay服務六年,一路做到財務經理,從只需顧個人表現,到擔任主管帶領團隊,要考慮到員工背景、資歷、個性等,使用不同的管理手段,新手主管常茫然失措,公司內的業師制度適時發揮作用。當時Jane的mentor是一位做產品的女性主管,兩人平時各屬產品與後勤部門,工作並無交集,「但她當時給我一些建議,教我如何注意文化差異、如何傾聽等,確實有幫到我。」 「台灣人找工作,除了獵頭公司,大概就是去算命,美國各行各業都有很成熟的mentor制,讓菜鳥有專業諮詢的管道。」Jane笑著說。也因此,回到台灣後所經營的社群,也落實mentor制度,即將舉辦第一屆「The MentorShip曼陀號領航計畫」,為期四個月的時間,業師們傳承經驗,輔導mentee找到方向、突破職涯瓶頸。業師們傾囊相授,難道不怕後生晚輩超越自己?Jane說,在矽谷碰到的主管,從不藏私,「反而會在上任第一天清楚告訴下屬們,自己2年內就會離開這裡,去承擔更多的責任,所以2年內所有團隊成員都要獨當一面,而部門主管最重要的任務,是要培養接班人。」不論在美國或台灣,Jane也是如此管理自己的團隊,她相信,越是信任授權,越能找到對的人,一起成就大事。
職場上不斷被迫歸零,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一路走來,Jane其實並非一帆風順。兩次外交特考失敗,被迫展開職業生涯:第一份工作在銀行,發現自己財務金融訓練不足,決心出國進修財務相關學位,畢業後在紐約找到私募基金的工作,卻因為語言文化隔閡,專業難以施展,甚至被挑剔的上司刁難。追隨未婚夫的腳步到矽谷後,歸零重新開始,意外在科技業找到一片天。 Jane說,eBay的科技營運部一方面要基於財務數字,為公司預算支出把關,一方便需要與內外部折衝談判,爭取最佳資金運用方案,正好應用了財務與外交的雙重專業,以前不斷地被迫歸零重來,最後的收穫,是讓自己成為跨領域的優秀人才。雖然在矽谷的工作交出漂亮成績,Jane仍選擇舉家返台,除了陪伴長輩的親情因素,Jane認為在矽谷的風光是個人成就,在台灣卻能藉助社群力量,幫助整個世代的年輕女性,也讓矽谷看見台灣。除了科技類課程與交流活動,2016起,Girls in Tech每年更選拔出40 under 40(40位40歲以下傑出的科技業女性),成為年輕女性的典範,讓她們知道,女性在科技業並不孤單,也爭取各國媒體的曝光報導,讓台灣女性的專業,被世界看見。 也推薦你看看! 《【專訪嘉玲】接案人生大躍進,現代人都要會的「社群經營」》 《【專訪Gina】土生土長Airbnb台灣總監,用眼界把台灣推向世界!》 《專訪Dawoon|矽谷超紅約會App – Coffee Meets Bagel的才女創辦人》 獨家精選只在LINE裡頭,現在先▸▸
接著回傳「career or lifestyle/有興趣的內容(例如PM、轉職、行銷、穿搭、居家裝潢、花精)」讓我們遞給妳最相關的第一手消息!... 閱讀更多
- 去年年底有幸在AppWorks舉行的新創聚會裡,認識了美國韓裔女性創業家Dawoon,也很高興可以和親切的她吃了一頓午餐,開始了這個專訪契機,讓她和我們聊聊創業路上的好故事。
Coffee Meets Bagel
Coffee Meets Bagel是一個以「女性需求」為出發的美國交友app。創立於2012年四月,由Dawoon Kang和兩個姊妹一起共同創辦。目前已創造一百萬次約會,配對了將近一萬五千對情侶。並在矽谷獲得了高度關注,至今年募資金額已累積約新台幣三億五千萬元。「男生要的是選擇,女生要的是決定權。」Coffee Meets Bagel團隊在研究交友這個題目中,發現的男女不同需求,所以在Coffee Meets Bagel上,男生會在中午收到21個Bagel(配對對象),對他們有興趣的對象送出聊天邀請,女生收到通知後,在這些主動送出邀請的「候選人」中選擇一位開始聊天。這個貼心的機制,同時滿足了男生需要更多選擇,女生想要掌握選擇的心理。因此在眾多交友軟體中脫穎而出,成為美國女生的心頭好,女生用戶佔總用戶大約六成,在交友軟體中,很難得有女生用戶數多於男生用戶。 除了掌握權,女生也相對在乎「安全性」。在Coffee Meets Bagel上,用戶須要透過Facebook註冊,讓用戶可以透過共同朋友和共同興趣,來加深彼此的信任。
從用戶心理出發,妳們的第一批使用者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找到你們的PMF(Product/Market Fit)?
Dawoon: 第一批使用者是我們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大約200位。他們在Coffee Meets Bagel上註冊,定時收到配對通知,然後我們從這個社群開始往外擴散。 所謂PMF,會從客戶的回饋中得到答案。即使你的成長不是很快,如果你的用戶群開始會每天回來,而且互動頻繁,你會發現一定有什麼做對了!然後你必須要確保這一群用戶群不是太極端(Niche)的群體,它是可以複製並且變大的。這是一個不能間斷的累積過程,讓有相同特質的用戶群越來越大! *註PMF(Product/Market Fit)在新創階段是非常重要的指標,用來證明你的產品/服務放到市場上確實有需求。和親姊妹共同創業是什麼感覺?
Dawoon: 其實能和親姊妹一起創業是我覺得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很多人會認為在選擇co-founder的時候,擁有互補的技能是必要的,但我覺得「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才是最重要的元素。我看過很多公司後來走不下去,很常是因為創辦人間不再彼此信任,會開始爭執誰是對的、誰該做最後決定等等,公司因此被犧牲。能夠和全世界最信任的姐妹們一起工作,是最棒的決定!從三位共同創辦人,擴張到現在已有27人,在「找夥伴」這件事上可不可以給才女們一些建議 Dawoon: 我們真的花費了非常多的時間參與大小活動、認識人,當然也歷經好多次的失敗。我們找到的第一個CTO(技術長)也不是最適合的人選。但是我們後來成功找到現在的CTO是經由跟新創圈不相關的管道找到的,而他表現得非常好。所以如果要給建議,我會說盡量嘗試全部的管道,因為越少人用的管道,反而可能因為競爭少,而找到極度適合你的夥伴!另外,認同公司理念也非常重要,我們這位CTO因為自己本身就會線上交友,所以在第一時間就完全掌握了我們App的邏輯。
身為女性創業家,覺得優、劣勢各是什麼?
Dawoon: 我沒有當過男生,所以只能就自身觀察給予回答(笑)。我必須說,因為創業圈還是以男生為多數的產業,所以好的地方是,身為女性創業家,會獲得較多的媒體關注。但相反的,也因為矽谷絕大部分的創投是男生,有時候比較難以說服他們認同我們的理念(為女生設計的交友軟體)。在草創時期,還沒有太多數據可以證明自己的時候,要和投資人建立關係,有很大部分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和認同感,而人最容易對自己可以理解和投射的產品有興趣,所以身為創業圈的少數(女性),的確是一個劣勢。給職場才女的一些話
Dawoon: 對於所謂什麼時候才是「對的時間」開始新事業,我認為是當你發現一個你非常想要解決的問題。可能很常會聽到「我還沒準備好」,讓這個開始的時間被延遲,但事實是,你永遠不會有覺得「準備好了」的時刻。當然累積經驗、產業知識、和人脈網絡等等,都是有幫助的,但我想說的是,就算你覺得還沒準備好,還是可以列出開始之前你需要做/學習的事情,然後就開始做。這可以幫助你擊退怠惰的心,驅使自己往前進! 也推薦你看看 《專業不失品味!提昇說話份量的開會、提案穿搭彙整》 《It’s my pleasure!專訪才女Jamie,穿梭城市裡的單車Slash》 《我從德國人身上學到的事|善用「我訊息」讓溝通超有感!》 獨家精選只在LINE裡頭,現在先▸▸接著回傳「career/有興趣的內容(例如Slash人才、PM、轉職、行銷、海外工作)」讓我們遞給妳最相關的第一手消息!... 閱讀更多
- 隻身前往矽谷的台灣女孩,Cynthia,在全球最頂尖的網路通訊廠Cisco擔任產品經理(PM, Product Manager),要說Cisco是網通業裡的Louis Vuitton一點也不為過,有著高品質的創新搭配上不俗的價位;可以想像要在如此致力創造穩定品質,同時顧及創新的科技公司裡擔任產品經理,挑戰是多麼顯而易見。有一天,聚會裡的閒聊場合,同事問了她美國籍老闆:「你會怎麼會形容Cynthia?」答:「她是個無所畏懼的台灣女孩!」不禁懷疑,他形容的真是眼前這位瘦小,臉上還帶點稚氣的年輕人嗎⋯⋯。 Cynthia工作的日常,必須和來自好幾國的工程師、業務、PM溝通,不時在辦公室內穿梭,並和各地視訊通話,忙著敲定各部門之間的執行細節。關於她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相處融洽之道,她提到了小時候因為家人工作關係,得要在各國之間搬遷,國小回台灣就讀,大學還選了少數台灣女孩會跨入的交大電信系,又抓緊機會去了趟瑞典交換學生一年,在這些過程,她不斷重新調適自己與異國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也訓練出她短時間就可以和他人拉近距離的能力。
You will never be ready until you try to do it
因為有工程相關背景,她便以軟體工程師面試進了Cisco, 但是因為喜歡「人」與數位結合的世界,決定一進公司就轉做和人稍微相關的「行銷工程師」;除了要規畫技術文件,還要出席各式發表會對客戶做教育訓練、甚至上台演講。她的「無所畏懼」,從她以新人身份,卻主動申請要成為年度會議的講者就可見一斑。為了這場盛事,她在三個月內激勵自己深入瞭解產品技術。擔任兩年先鋒之後,公司裡剛好有個PM的空缺機會,她一上任,就爭取成為軟體下一個版本的負責人,難道不怕做不好嗎?她開朗地笑說「You will never be ready until you try to do it」 (直到你去嘗試的那天,不然你不會知道你準備好了沒)。 「先了解大環境裡,比妳高階的人都在做什麼,再去設定自己四、五年後想成為哪一類角色,比方說我前兩年做行銷工程師,但越來越清楚未來想走向PM,當時的部門主管也會相對給我多一點機會去和PM端共事,我也非常把握珍惜。」三要素,讓她成為團隊裡的核心人物
為數不少的PM,因為是技術背景出身,容易陷入「以技術為重」的迷思,Cynthia認為:「走出去,去了解客戶的痛點,客戶總會來要求某個新功能,但其實在深入了解他們的目的之後,很常發現其實產品早就有這功能,只是客戶沒想到可以這麼使用;其次是,過濾雜音和排序,PM總是在接收外來需求,這時候要試著釐清當中有哪些符合公司的當期目標?畢竟新的需求可以是提昇舊客戶滿意度,也可能是能頁獻更高的營業額。再者,身為科技業的PM,不懂寫程式不要緊!但是要瞭解產品的關連邏輯,當工程師跟你說某個新功能要建三個月,你能夠做出判斷如何把大塊的目標拆解成更容易達成的執行計畫,讓目標更具體,達成時間也更短。」PM創新,使用者經驗說了算!
創新的定義一向都很模糊,不過靠譜的創新多是靠觀察來的。Cynthia提到,當年用舊式手機,多數品牌廠創新的方向是研究按鈕怎麼更好按,材質更耐摔,突然有一天iPhone誕生了,市場買單不是因為規格變高,而是得到一個更完善的使用者體驗。所以她建議先決定想服務誰,和提供什麼價值,才能從中觀察、透過回饋,得到什麼是他們心中的「iPhone型產品」,比進階好上好幾倍,也有機會成為被市場認可的「創新」。搶著使用自己設計的東西
Cynthia負責的是雲端協作軟體, 她說:「為了讓產品更好,我讓自己成為超級使用者,用自己設計的產品和其他國同事溝通,也更感覺得到再多的付出,能讓生活變得更便利,在工作中會更有成就感。」有趣的是,她提到女生在科技業裡能夠施力的優勢在於,如果產品使用者有男有女,但PM和工程師恰好多為男性,設計出來的就不夠為女性著想,這時若有女性角度加入觀點,可以非常有力平衡使用者體驗。」中長期的職涯規畫術– Z型人
「其實職場裡面,不大可能每天求新求變只想負責有趣的案子,當妳可以把乏味的事做得精彩,上級總會看到妳。像我把基本的任務達成,就會跟主管申請未來有新專案把我當成候選人。久而久之,把握每一個新機會,我更能維持衝勁、還有衝擊(笑)。有一次跟公司總經理聊,他聊到自身經驗,過去職涯規畫是『直梯式爬昇』,但在全球化資訊世代,更應該要嘗試做『Z型人才』,也就是透過不同領域/ 職務的漸進式接觸,讓自己具備兩種以上的專業,結合經驗讓自己看市場/ 公司的角度更全面,未來更有實力成為職場上的高階人才。」過去還是PM界新鮮人的時候,Cynthia深怕自己錯過任何一封來自公司的信件,睡前、起床、午餐,沒有一刻可以放鬆,直到身心俱疲⋯⋯還好及時調整心態,「上班全力以赴,下班後我把時間留給自己和親友」,已經連續七年,每週至少3-4天會去跳Swing Dance,和朋友自組舞團一起表演、閒聊、和運動,對她來說就是最平衡的美麗人生了! Deane也推薦妳看看 《PM知多少!?做的是專案管理、產品經理、還是行銷?》 《【專訪Patty】打破科技業性別刻板印象,從小螺絲到業務總監的10年之間》 《專案經理甘苦知多少?這麼做之後,我不再是跳針的學舌鳥》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
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