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我是 Joy!這次很榮幸參加了 BetweenGos《跨領域求職實戰》的課程封測,由於最近正在一個對職涯比較迷惘的階段,在一個下午跟著 Grace 老師運用「跨領域能力地圖」重新盤點自己過去的經歷,覺得還蠻驚喜的! 這次的實作不但啟發了自己對於職涯下一步的很多靈感,在盤點完能力地圖後,也就順手把這幾年的工作經歷也都在 LinkedIn 更新完畢了! 以下我就要來分享,跨領域能力地圖如何幫助我快速盤點、分析自己的工作累積,以及我是如何用實做出來的地圖為基礎,把 LinkedIn 上的工作經歷也一併更新完畢。
Tag:
職場
「轉身離開~♫分手說不出來~♪」提離職為何總是那麼難?尤其當你受上司器重,但考量職涯發展,你必須追求更寬闊的天空。在腦海演練過千百次提離職的情況:老闆會如何慰留你、自己又該怎麼回應,種種人情壓力排山倒海… 此時,離職信的存在就非常重要了,它是你與老闆面談的媒介,建築你們溝通的橋樑;也是一種對自己的保障,避免口頭提出之後公司不認帳。到底離職信該怎麼寫才得體,哪些一定要提,哪些又不該說呢? 首先,離職應該幾天前提出?根據勞基法規定: 三個月到一年:前十天告知 一年到三年:前二十天告知 三年以上:前三十天告知
文/GiGi Huang,載自《從行銷到業務開發,每次職涯的轉換都是一種累積》 這陣子檢視自己 LinkedIn 上被搜尋的關鍵字,很開心現在都是「業務開發」,取代過去的「社群行銷」、「行銷」等關鍵字。 從學生時代,我就很常被招募當業務。我記得實習時的主管在某次 Boot Camp 時語重心長地跟我聊過畢業後的職場選擇,她叫我不要歧視業務工作,因為全球五百大企業的 CEO 有很多都是業務出身的,而且業務能第一線接觸到客戶,更有挑戰也更有趣。 當然當時年輕氣盛的我怎麼聽得進去。「業務」職位絕對名列我不想要做的工作前三名,覺得為了業績去硬要推銷商品服務很沒有人格,覺得強迫推銷很討人厭,覺得要低聲下氣地跟別人講話真的做不到。當時的我怎麼想的到,出社會多年,在第四份工作時,我從行銷角色轉為業務開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