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感受到現在的職場環境越來越競爭?總覺得自己似乎一直處在一個很不確定的狀態?是否曾經想過,自己的專業技能與職涯規劃需要更新,以便更好的適應多變的 AI 時代? 別擔心,你不是唯一一個有這樣煩惱的職場工作者。 在現今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中,職場工作者不僅需要符合基本工作要求,擁有與時俱進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需要清晰且具吸引力的【優勢定位九宮格(Career Value Proposition)】,才有辦法在眾多面試者、工作者中脫穎而出,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
Tag:
職涯規劃
比起補足缺失,我們更應該專注發揮自己的優勢!
有沒有一些時刻,你做著某件喜歡的事,時間過得飛快,甚至在你還沒注意到時,就天黑了?... 閱讀更多
- 「你的未來規劃是什麼?」當很有可能是你未來主管的人,或是HR,坐在你前面這樣問你時,你的大腦會飄過無數想法,像是:「我也不知道這份工作會帶我去哪裡」、「我想成功,可是我其實不知道怎麼做到…」、「我超想創業的!只是先來見習~」同時擔心自己回答不夠漂亮,就會永遠拿不到進到這間公司的門票。不過說真的,大部分的想法都不能直接脫口而出,因為這題回答的確很關鍵。今天就要帶大家來了解,能一石二鳥、讓你在不失本意的情況下,得到這個offer的戰術。關於「未來規劃」這個幾乎每場面試都會被問到的面試考古題,怎麼答比較好?
面試官心裡想的其實是…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了解面試官、資方的想法,是作答的第一步。不管面試你的人是小主管、大老闆或是HR,他們內心最在乎的都只有一件事:「如果可以,真希望他/她就是我要的人!」背負著找新血的壓力,還有事情做不完的焦慮,大部分的人都希望可以不要花太久時間,找到未來合作的夥伴。 面試官都想了解的是:你的未來願景,公司可以提供嗎?你擁有的專業,是公司需要的嗎?整體而言,一場面試概括來說都只是想知道: 1. 你是一個會督促自己把工作做好的人嗎? 2. 你(的能力和個性)適合這個團隊嗎? 3. 你會馬上跳槽嗎?還是在公司穩定發展? 4. 你未來想不想當主管? 好的主管都知道,職務基本功可以教,工作態度和工作時的個人特質才不知從何教起。熱情、負責、能解決問題,是面試官希望能從求職者身上看到的。還有,沒有任何一個佛心中階主管,願意花大量心力教一個下屬,結果這個下屬不到幾個月就跳槽,讓他還要從頭來過面試、帶新的人。所以大部分公司要找的,是希望可以長期合作的員工。當然他們也想知道,你想升遷,還是一直當基層就OK?這對能決定組織藍圖的面試官來說,更為關鍵。所以,面試之前你需要想清楚這幾件事
在公布「正確」答法之前,要先跟大家說,關於未來規劃的回答,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但思考回答的過程中,確實能讓你更清楚人生目標。所以在面試前,你該問自己: 1. 應徵上這份工作後,我對自己的期許和規劃是什麼? 2. 我想在這個領域做多久? 3. 我有野心接下管理職嗎?最好的應答邏輯是?
有了上段的三個清楚解答後,你對未來願景應該有稍微清晰一些了。如果你很確定,你想在該領域深耕,而且想要一步步往更高更遠的地方去,你可以這樣答: 「我對應徵______這個職位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在五年內,我希望能成為在_____領域具有深厚專業知識的人,我也想知道我是否能在這間公司做到這個願景。我也想在未來幾年承擔更多的管理職責,精進領導能力。也很期待可以跟一些出色的主管們合作,讓自己也發展成一名厲害的主管。」 但如果你並不知道這個職務會不會適合你,你很清楚你只是想「先接觸看看」,那千萬不要只回答「我是來學習的」。哪個新人到新公司不需要學習? 你要讓面試官感受到的,是「出於何種理由你想學,而你真的進到這間公司後會怎麼規劃你的職涯」。比如說,你非本科系出身,對該領域實務面幾乎一無所知,你其實可以清楚表達:「我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一個更全方位的人才。因為我認為XX是未來不可或缺的能力,擁有該領域經驗可以提升眼界,把事情做更好。希望這間公司能成為我的起點。目前我有的能力有_______(請回答和該領域相關的能力,例如外語、設計、提案),兩者如果結合,一定能創造更大產值/品質,讓自己五年內能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不是回答完未來規劃就沒事了
在作答完之後,你還要進一步了解細項,像是有沒有機會升遷?你負責的項目是對內還是對外?有海外發展的機會嗎?公司欣賞的員工和主管特質是什麼?……等問題,讓自己更清楚這間公司能不能給你你想要的。 最後,如果時間許可,你也可以當面向面試官討教,自己今天的面試表現如何,期待對方的建議和指教。這樣做的話,給人的觀感是積極的,一般在有時間的情況下,面試官都會很樂意給答案。不過,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不管你最後有沒有拿到offer,在面試結束後寫封感謝信,會是一個比較圓融的作法。(出社會後認真感受到,願意花時間給自己改過建議的人還真的不多,應該要好好感激才是呀~)未來發展、人生方向,很多人心裡只有一個模糊的影子。即使對某種樣子有所憧憬,但每天仍是庸庸碌碌,被待辦事項淹沒,然後懷疑「我的未來在哪裡?」「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特別是初踏入職場的菜鳥們,好像社會的輪廓都還沒摸清楚,就要懂得往哪裡跑、往那裡飛。事實上,很多人根本就沒有人生方向,畢業後也就是找份工作就先做了,才漸漸適應職場步伐,努力求生存。 –
全新《優勢定位》線上課程 帶你提煉並展現核心競爭力,掌握自己的職涯主導權!
募資期間(2023/9/20 前)購課享最折扣價,現在三人同行優惠開跑中!如果你想提升工作價值、累積核心競爭力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這堂線上課程,期待能提供更實際且具體的方法和工具,幫助你找到屬於你的「優勢定位」,透過探索出自己獨特的優勢與特質,在最合適的地方發力,讓你的努力看得見回報 ► 詳細了解課程不管你在哪個職涯階段,上完這堂課程都希望帶給你這4個收穫:
- 突破現況或是跳脫舒適圈:用具體的實踐計畫與方法,指引你做出改變、減少猶豫成本
- 展現自信並掌握工作動力:聚焦出能具體實踐的發展方向與有時候,展現自信也提升工作動力
- 精準找到職涯目標和定位:清楚找到能發揮獨特優勢的市場位置,有勇氣與方向邁出下一步
- 開創新機會或是斜槓方向:知道怎麼評估不同的機會,聚焦出更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也推薦你看看: 《面試「自我介紹」優先搶分! 三步驟留下正確訊息》 《轉職企劃:換工作各階段疑難雜症來解惑!》 《15個最常見的「面試陷阱題」,該怎麼回答?》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的你!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 IG:
給你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
- 文/陳韋丞,轉載自隱者的旋律 處理完職涯實際面,這篇想要探索的主題是生涯意義的層面。想要找到有意義的工作、有使命感的工作、有價值感的工作,甚至找到天命和天職,是不是真的很困難?其實有許多理論和工具,都是想要用來回應這方面的問題。 《延伸閱讀:系列第一篇、系列第二篇》
生命三角形:工作觀、自我觀、人生觀
工作觀,是我們對於工作的看法。透過內在與外在三角形,我們已經對工作有完整的了解,接下來仔細談談自我和人生的部分。【自我觀】
自我觀要談的是: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在現在的生命中,我們是否已經成為自己也會喜歡的大人了呢?還是我們不曉得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很多人會陷入自己和別人的比較,進職場之後又更明顯:A比我帥、B身材比我好、C比我有錢、D學歷比我高、E買了一台名車、F上個月剛買房,家人還幫他付頭期款!更別說和主管同事之間、明裡暗裡的攀比,在感覺獲勝的那一瞬間開心了片刻,然後又自己發現這是一種虛無的喜悅、如同煙花般短暫。繼續回到無限比較的輪迴當中。 很多人問我該怎麼改變比較心態,心理學的方法有很多,但我想要介紹的一種方法是:找到你想要成為的自己。 為什麼會和其他人比較?比較其實可以是一件中性的事,許多事情都透過比較而了解差異、了解定位,藉由比較,很多人讓自己更有動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恰如其分的健康比較,並不會帶來太大的問題。但就壞在比較過度,失去自信、影響心情。 為什麼一直和別人比?因為我們沒有明確的比較基準和目標。理想的目標是和期望的自我比較,努力朝向自己喜歡的模樣前進。簡單來說就是自己跟自己比,但又要如何做呢?在生涯諮商的領域中,生涯建構大師 Savickas 研發了一系列的問題,透過這些提問,從我們喜歡的人物角色開始,提煉出我們想要成為的自己。學習了原始的題目,之後我自己在應用的時候,又融合了敘事、焦點解決、NLP 的技術,讓問題角度變得更豐富。 這時代很多人說要做自己,但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是:大多數人其實也不清楚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自己。導致最後追逐的是其他人說服他的目標,活在一種假象的追逐當中。 你想要成為的自己,是從你靈魂的聲音中,提煉出來的答案。不是其他人的意見、不是從其他人那裏繼承的主張。專業的諮詢師可以協助你拼湊碎片,加速描繪出自我圖案的過程。如果我們現在的生活,和過去的自我脫節、和未來嚮往的自我脫節,此刻的生命被切割獨立出來,和過去與未來毫無相關,活在此時此刻的我們,當然會覺得非常迷惘、毫無動力。因為你現在過的生活並不是你自己。 我跟一些來訪者談的時候,通常是大家工作最痛苦的時期。為了工作,很多過去的興趣和喜好、未來想做的夢,全部都捨棄了。只剩下現在一天八小時、十小時的工作。我就會請他們重新開始接觸那些,單純喜歡的人事物。當我們重新找到自我和現在生活的連結, 才會重新換發生機,找到能量和動力。
【人生觀:生命故事】
我們想要如何寫下自己生命故事下個章節的劇情?目前生活中的不同層面,是否還有想要提升的目標?除了工作以外,其他面向有沒有也讓自己滿意?關乎人生的意義、人生整體的圓滿,常常是進入職場一段時間的人,後續想要尋找的目標。一個人的動力、使命感、意義感、價值感,... 閱讀更多
在找工作、轉職的過程中,你通常會怎麼做呢? 更新履歷、開啟人力銀行的履歷權限並搜尋工作、投遞職缺。憑著有限的敘述(工作內容)和自己已知的經驗(過往工作經驗)來決定下一份工作的去向,卻常常在日復一日打卡上下班的過程中,漸漸對於目前的工作內容麻木,懷疑自己難道以後就只是這樣了?害怕自己沒有進步,卻說不出哪裡不夠好…… 「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但不確定自己要什麼……」是大多數人都曾有過的迷惘。
- 文/陳韋丞,轉載自隱者的旋律 最近連續兩次到高雄YS進行演講,講授主題是:怎麼做出長遠的職涯規劃?主辦單位說,很多人經常轉換工作、但又找不到明確方向,因此邀請我分享這個題目,幫助大家作出長遠的規畫,避免一直轉職的困境。 確實,轉換工作真的是非常大的壓力事件,並不只是換工作那麼簡單。遲遲沒有辦法確定自己想要什麼的焦慮、轉換工作面對的社會眼光、家人期待、新公司HR和主管的質疑,被貼上草莓族、抗壓性低、太理想主義、挑工作等等負面標籤,還有到新職場環境的適應問題、主管同事相處問題…每一件都讓人頭痛不已。 一邊前進的時候也一邊想著:這次我會不會又做出錯誤的決定?會不會又不適合我?會不會再度後悔?過去的朋友同事早就已經升官發財,買了車子買了房子,那我這段時間是不是全都浪費掉了?如此在痛苦的思緒和情緒中不停打轉。 其中一個問題的癥結點是:我們腦中缺乏整體輪廓、沒有辦法看見全局。 在面對龐大壓力和痛苦的情況下,我們的視野通常會變得狹窄,明明應該是整體權衡的考量和取捨,卻反而經常演變成二選一、或是急就章的輕率決策:「好像只能選這個了」、「先有一份工作再說」、「那麼痛苦就辭了吧」。
如果能知道完整的規則,就會知道怎麼玩這場遊戲
我梳理了自己學習的各種領域概念和技術,統整出一個盡量完整的動態系統觀點,希望讓大家對整體職業生涯輪廓有概念,藉此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需要解決的是什麼。 稍後我會先用三個三角形來說明職業生涯規畫的整體框架,然後依序說明相關的概念和流程步驟。至於如何到達那些目標,每個知識點又可以再延伸出一些理論和工具, 這個還有待之後的篇幅來談。 必須要先提醒的是:並不是有概念就可以達到目標,有了方向還需要有how的方法論。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看了有道理的職涯定位文章,但還是沒辦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向。 舉個例子:之前 Ikigai (生き甲斐) 的概念非常紅,但過不久又沉寂下去。大家剛開始看到這個概念,可能覺得非常完整,似乎是一盞充滿希望的明燈,但想著想著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做。其實 Ikigai 的方向是好的,但他只提供了方向指引,沒有提到如何找出這些內涵的概念和工具。這就像是告訴你遠方的目標,卻沒有給你船、槳、地圖和各種工具。最後當然只能望洋興嘆、徒呼奈何,無法到達目的地。先來看一下全貌圖:內在三角形、外在三角形、生命三角形。
- 內在三角形:個人的心理特質。
- 外在三角形:職業世界的狀態。
- 生命三角形:對工作、自我和人生的期待。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渡過什麼樣的生活?
你自己也會誤會自己真正的模樣
我的來訪者當中,有一定比例遭遇這樣的狀況:工作很好、薪水很高、發展性強,但是他真的不快樂。工作是自我的延伸,如果工作中的自己,不像是自己想成為的模樣,就會感到痛苦、掙扎,在抗拒中消耗所有的精力和意志,回家之後只想躺在沙發上放空、追劇,什麼進修計畫都放在一邊。因為你已經在工作中費盡心力、偽裝了八小時的自己,下班之後當然只想休息。所以,不要再責備自己拖延不上進了,這其實是很正常的結果。 職涯定位的順序是由內而外,先掌握自己的興趣能力價值觀,再去看看外在有什麼樣的機會適合自己,這才是長久的職涯策略。在生涯規劃領域中,興趣─能力─價值被稱為生涯金三角,如果要了解自己的職涯定位,至少要掌握這三個核心。若是要再多掌握一些訊息,第四個可以討論的就是性格。接下來分別談談這些不同概念在工作定位中扮演的角色。從三大面向,重新找回職場價值
【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不一定是最後的職業選擇。那麼興趣到底扮演怎麼樣的角色呢? 興趣是我們喜歡的事物、是基礎的大方向,他不一定是我們最後的決定。我們最後的決定,會跟過去背景、能力適配、收入需求、生活型態等等有關。 興趣最能預測的是:我們能夠在那個領域待多久? 興趣不合的領域,真的很難做到最後。比如說,我雖然知道寫程式是目前非常夯的技能,看程式代碼的時候也可以理解邏輯,但是我真的完全沒有興趣,我的興趣在於和人互動、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興趣能讓我們知道職涯定位的大致方向,也就是說,基本上往哪些地方去,會是自己比較喜歡的工作。但要做出最後的決策,至少還要考慮能力和價值觀。 【能力:硬實力/領域能力/專業能力、軟實力/可轉移能力】 第二個環節來談談能力。職業是一個殘酷的世界,在商業價值的市場當中不得不和其他人競爭,能力如果太過不足、太沒有天賦,通常我會建議對方謹慎考慮。能力的養成跟訓練背景有關,簡單來說有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區別。硬實力跟專業有關,比如繪畫功力、程式水平、外語實力。軟實力則是每種職業或多或少都會用到的能力,比如溝通表達、人際互動,在職涯發展的領域中也會用可轉移能力來指稱。除此之外,即興演出、視覺空間能力、烹飪等,也都是我會和來訪者討論的領域能力。 在定位的過程中,會仔細分辨能力的「屬性」。哪些能力是自己喜歡的、不喜歡的、擅長的、不擅長的。在一份工作當中,如果經常能運用自己喜歡或擅長的能力,工作滿意度、成就感和績效表現,當然就會比較好。 在分析當事人喜歡和擅長的能力後,我們會用來比對當前的職位和未來的選擇,當前的職位發揮多少比例的喜歡/擅長能力?未來的選擇又能發揮多少喜歡/擅長能力? 【價值】 價值觀,就是你覺得有意義和價值的事。這不是唱高調,價值觀通常關乎我們最終的選擇。在工作選擇方面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就是:每個人的建議都有他的道理、每個選擇都有優點和缺點。沒有絕對的對錯、我們只是在不同版本的未來當中,選擇出一個版本,然後被迫放棄其他支線劇情的可能性。 這種沒有絕對答案的問題,正是很多人焦慮的來源。「你能不能給我一個簡單的正確答案?」「真的沒有完美選項存在嗎?」「我轉PM之後還能回來當工程師嗎?會不會被質疑技術落後?」 當你發現再怎麼看網路文章、再怎麼和人討論,你都還是無法做出決定、下定決心的時候,這就代表我們需要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了。再怎麼理性分析思辨,該評估的面向都考慮過,此時只有我們的內心可以幫我們做出最後的決定。TFT(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的創辦人劉安婷,也是因為聽見內在的召喚,才轉換跑道從事偏鄉教育的。 興趣─能力─價值,是在探索個人定位時的基礎模型。有了這三個面向的定位,就像是3D立體圖一樣,能夠初步幫助我們發現自己的內在特質,然後準備前往下一個階段:職業世界的比對。但我覺得這個模型還不夠完美,詳情會在下一篇裡面說明。後記
這系列為了完整說明整個職業生涯發展的架構,內容會稍長一些。不過在這資訊氾濫的時代,重點不是資訊數量,而是資訊的品質。這系列的內容是我看了幾十本相關領域的書、幾百篇相關文章之後,統整出來的知識晶體模型,也是我經常在諮詢時跟來訪者提到的概念,相信絕對不會讓各位失望。 看下一篇《職涯規劃系列 II |辨識天賦和熱情的方法,重「心」定位職涯下一步!》 ※本文摘自《隱者的旋律》,作者陳韋丞※ 若你需要更實際的方法和引導, BetweenGos 職涯工作坊,運用心理學方法,用一天的時間,系統性幫助你沈澱,梳理你的問題和目標,準確給予分析及引導,找到更適合你的職涯道路!看最近一場工作坊>>>點擊連結看更多也推薦你看看: 《BetweenGos 職涯探索工作坊,破解你「不知道做什麼」、「工作迷惘卡關」的職涯困境》 《覺得迷惘提不起勁怎麼辦? 5個目標點燃你前進的動力》 《找到理想工作不是只靠運氣!3步驟防止陷入「倦怠」的惡性循環》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
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 閱讀更多
- 你是否有過出國工作的念頭? 或者,不確定這個選項可不可行? 還是內心有出國工作的渴望,但不知道怎麼爭取機會? 擁有豐富海外工作經驗的 Hailie ,在工作 5、6 年後面臨到職涯重大的轉捩點。為了尋求突破,她決定出國工作,文章最後她也不藏私,跟大家分享在工作中體悟出的3種心法。 延伸閱讀:行銷女子圖鑑No.6│從台灣聯合利華到美國嬌生總部!行銷才女Hailie海外工作經驗談 大學畢業之後,Hailie 進入臺灣聯合利華工作3年,接著進入嬌生集團工作10年,抱著到美國總部的決心,在嬌生集團工作的期間,爭取到新加坡的工作機會,一路上她是如何設定職涯目標,且一步步達成的呢? 一起來看看她從台灣成功走向海外市場的職涯故事。
預見未來五年,我不喜歡
「要不要出國」的想法在在27、28歲時萌芽, Hailie 認為當時的工作已經到了極限,往上突破天花板的可能性不高,沒有持續動力推進自己向前。注重自我成長的她決定邁入下一個階段,於是計畫出國念 MBA 。 一次與老闆的偶然談話中, Hailie 也釐清自己的想法。她想要的其實是「出國工作」,而這個目標不一定透過出國念書才能達成,公司內部輪調也是其中一種可能。 「多聊、多探索才會知道有各式各樣的人生選擇。」 Hailie 這樣說。做自己工作中的觀察者
「沒有人生下來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在工作時,她會觀察自己的狀態,同時捫心自問:「現在做的工作,我究竟喜歡還是不喜歡?」藉由觀察與思考,確認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具備在亞洲土生土長的背景,Hailie 清楚了解自己的優勢在於擁有與別人不同的 insight,能將亞洲觀點帶入總部。為了達成目標 Hailie 除了做好份內工作外,她還會「主動」多想一步可能面臨到的問題,展現積極性,在新加坡工作了一段時間後,美國總部出現一個與 Hailie 非常相符的職缺,看起來目標即將達成,然而她卻陷入另一番糾葛中…Follow your heart
當時 Hailie 糾結的原因是這個機會不是升職,而是相同職位的轉調,另外基於現實面的考量,美國的稅比新加坡高,種種考量下讓她有點卻步,思考自己去美國真的好嗎? 當思緒混亂時,將不停打轉的想法寫下來,更有助於評估,她將所有考慮的條件輸入 Excel 表中排序,思考不同選擇的優缺點,在過程中更讓她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最後決定堅持原本想到美國總部工作的目標,並接受了這個機會。給才女們的專屬工作心法!
職涯路走到現在, Hailie 分享她認為重要的3件事情。 (1) 邏輯:做任何事情前先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邏輯是判斷事情的基礎。 (2) 語言:不要有錯字或贅字,從小細節可以看出你的專業能力。另外,尤其海外工作需要流利的英文能力,因此持續學習英文是必要的, Hailie 提醒當身旁朋友開口練習英文時,多給予鼓勵。 (3) 美學:美學不一定代表要多時尚,而是以簡單乾淨的方式表達專業態度,讓其他人清楚你要表達的重點。 看完 Hailie 的職涯軌跡後,想到海外工作的才女們是否有更清楚的想法了呢?如果你還不確定自己的優勢所在►前往了解線上課程 收聽完整內容 ►最近工作還好嗎?EP.14 不出國唸書的話,要怎麼爭取海外工作?ft. FMCG 外商品牌行銷 Hailie 也推薦你看看: 《海外工作百百種,哪個國家適合我?》 《行銷女子圖鑑No.6│從台灣聯合利華到美國嬌生總部!行銷才女Hailie海外工作經驗談》 《海外工作絕對優勢:有了「跨文化經驗」,剩下都是小事》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
: 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
- 「換過一份又一份的工作,很擔心下一份又不適合自己。」 「在一份工作待了x 年,覺得沒有成長了,但又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去。」 「到底該怎麼設定職涯目標,才能讓自己不那麼焦慮?」 收到大家的職涯問題中,最常出現的迷惘,絕對可以頒發給「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 那為什麼我們會如此害怕「跨出下一步」呢? 可能有以下原因:
- 身邊有太多聲音和建議,我不知道該聽誰的
- 不知道未來會更好還是更壞,這個不確定性,讓我不想承擔風險
- 我有想要做的事,但是我怕會失敗,所以遲遲不肯開始
一、過去的我,在什麼時候發著光?
我們在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情時,會進入心流狀態,這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時間過得飛快、或是我們發現學習某件事情,總是學得比別人快、或是完成的時候會有一股難以言喻的滿足感。以上只要有一點成立,這就是你的「發光事件」! 舉例來說,在做專案時,我總是喜歡把簡報設計做到頂規,儘管要多花我下班的時間,我也甘之如飴。或是在和客戶談話時,總是我最有活力的時候,我也很善於說服客戶和我合作。又或是在面對大量數據時,我感到很安心,而且如果能在數據之中找到異數或規則,會讓我熱血沸騰。 這些都是實際的個案狀況,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這些小小的「發光事件」,讓它為我們的職涯加分!(很多時候,你也會發現你的「發光事件」不只一個,而且他們可以互相加乘。) 自信的來源,很大一部分來自「反覆的成功經驗」,只要我們不斷做著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就會累積很多小成功,而這些小成功,最終會帶領我們找到方向,甚至是爬向巔峰。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找到自己的優勢(發光事件),並且磨練、鍛鍊它。優勢像是你的裝備,他們會陪你更快、更穩健的走到你想去的目的地。二、我理想中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試著想像自己成為以下這些模樣,哪一個比較讓你感到滿足?- 可以穿梭各領域的多元能力者
- 帶領團隊往前衝的領導者
- 成為更能掌握自己時間的自由工作者
- 在某個領域深耕,大家想到這個領域的事情會想要來請教你
- 在穩定工作中找到安全感,比達成里程碑更重要
三、現在的我,可以做些什麼?
根據問題一,我們知道了自己的優勢;根據問題二,我們知道了未來的樣貌;現在,是時候將現在連結到未來了! 為了要去到未來,現在的我可以開始做些什麼呢? 有沒有一些前輩可以問? 有沒有任何學習資源可以使用?線上還是實體課程比較適合呢? 我的第一個小目標,希望在什麼時候可以達成? 我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該怎麼排除? 如果達成了,我會想要怎麼慶祝? 列下這些問題的答案,你會驚訝的發現,原來設定職涯目標並沒有想像的難。 如果你也在面臨職涯轉換期,不要擔心,所有的工作者平均1-2 年都會遇到卡關,最重要的是,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找對方向去嘗試,眼前的路一定會越來越清晰的。 如果你也處在工作有點卡關的階段,這堂教練引導課會很適合你,由豐富「職涯諮詢」和「課程設計」經驗的職涯教練 Grace 帶入諮詢引導方法,聚焦解決現況卡關,透過「音頻」和「學習單」,協助你釐清思緒,判斷現在的工作適不適合自己,帶你突破卡關瓶頸,點擊看完整課程吧!! ►前往了解線上課程也推薦你看看: 《你為什麼會需要職涯Mentor?4點讓你的職涯方向更清晰》 《轉職期=高速成長期!做到這5件事,進步快又有效》 《不知道想做什麼怎麼辦?跟著這8個步驟為自己找出方向》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的你!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 給你更多美好提案!
若你正在工作中遇到任何卡卡,點擊看更多BetweenGos 職涯服務,陪你把職涯走得更順利~
... 閱讀更多
- 工作了一段時間,卻感到停滯? 想轉換跑道,卻不知道過去的累積能如何應用? 不確定自己的專長在哪裡? 即將畢業,還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的職場新鮮人? 現在的你,處於哪一階段的迷惘時刻? 莫急莫慌,看看職涯規劃師韋丞和我們分享,關於職涯迷惘的成因與解決之道!
究竟我們為什麼會陷入職涯迷惘呢?
有以下幾種可能: (1)希望找到一個標準答案 韋丞受邀到過很多學校演講,發現學員們有個普遍的焦慮:「找到一個標準答案」,但又不確定答案是什麼,因此感到很緊張。但是,人生中的各種選擇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只能說是當下較適合的選擇。 選擇工作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工作待遇、福利,其實還有連結在該職業背後的「生活模式」。「這樣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嗎?」世界很大,越看卻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2)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另外,理想和現實的衝突也是導致職涯迷惘的原因之一,你知道自己喜歡的事物,但是很可能與之相關的職業薪資不如自己預期,便會開始猶豫該把自己放在哪個位置。職涯選擇可以從哪裡開始?
(1)興趣VS.熱情 首先,先分辨興趣和熱情的區別。興趣像是生活中的小調劑;熱情是你願意花時間去鑽研、投入某件事情,遇到困難會想辦法克服,韋丞舉例就像愛打電玩的人與電競選手的差異,一個只是單純的興趣,另一個是職業。 (2)試試 Role model 韋丞提到,在生涯規劃中會詢問來訪者:「你的Role model是誰?你喜歡這個人物的哪些特質?」藉由回答這個問題,幫助來訪者聚焦在哪些特質是自己欣賞、喜歡的,想要的樣貌就會漸漸拼湊出來。 (3)盤點現況 前面提到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單單看理想或現實都會很痛苦。韋丞建議可以把自己考慮的點先全部列出來,盤點現況,再看外在的限制,有沒有其他機會,考慮過後會比較容易做出選擇。找方向時,別忘了儲備信心
另外,自信感會強烈影響職涯發展,不夠自信的話,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到。因此,當內心出現自我批判的聲音時,寫下來將負面聲音還原成客觀事實,再一個個檢視,你會發現很多時候這些批評都不是事實,所以,多給自己自信吧! 如果你還沒有方向,想找到職涯下一步►前往了解職涯探索工作坊 如果你不知道過去的累積,該怎麼應用於職場►前往了解線上課程延伸收聽 ►最近工作還好嗎?EP.15 懷~疑~人~生~怎麼可能有人不迷惘!ft.職涯規劃師 韋丞 也推薦你看看: 《你為什麼會需要職涯 Mentor? 4點讓你的職涯方向更清晰》 《人生迷惘,So what?用這5個「微習慣」練習,找回閃耀的自己!》 《在赤裸裸的生活面前,願你有勇氣和迷惘握手言和》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
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