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LinkedIn 一段時間,很多人問我:真的有從 LinkedIn 得到工作嗎?LinkedIn 好用嗎? 以我看來,工具都有它的用途,一個工具能有這麼多用戶使用,無疑證明它有一定的價值。端看你要用這項工具達到「何種目標」,目標清楚,這項工具就能為你所用。 我用 LinkedIn 投過不少履歷,也得到面試機會,自從我將檔案改成 Freelancer 的版本之後,我開始從 LinkedIn 接到不少案件,所以 LinkedIn…
Tag: linkedin
Linkedin是什麼?為什麼該用LinkedIn找工作?
LinkedIn 在全球的使用者約有 8.75 億人,分布於全球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台灣也有超過 300 萬的會員,你可以把 Linkedin 想像成工作用的 Facebook,透過 Linkedin 別人可以清楚看見你的工作經歷和成就,也能快速建立職場人脈。越來越多人都曾在 LinkedIn 上,收到獵頭的訊息,甚至直接收到人資的面試邀約,所以如果你想讓工作主動找上門,那你絕對不能錯過 LinkedIn,現在就讓我們來跟你分享,經營 LinkedIn 的三大重點吧! ... 閱讀更多
- 文/GiGi Huang,載自《客戶開發三步驟 — 透過 LinkedIn 開發那些接觸不到的客戶》 首先邀請大家一起猜猜看,大部分的人在做客戶開發時有哪些步驟呢?我將客戶開發的流程分成三大步驟:
- 市場研究
- 了解同產業的相似服務/產品廠商
- 尋找合作夥伴
一、如何應用 LinkedIn 做市場研究
市場研究的目的為何呢?主要是「了解市場」。根據這個主要目的,我將市場研究再分成三個研究目的:- 瞭解自己公司產業的相關趨勢
- 第一時間知道客戶產業的時事
- 分析探索消費者需求
在 LinkedIn 上如何獲得產業資訊?
LinkedIn 的 User Experience 目前做得還不太友善。以 2018年底時的設計而言,請於打開 LinkedIn App 後,點選左上角的三條線框框,左邊會延伸出在一開始使用 LinkedIn 時選擇追蹤的所有主題,點選右上角的「鉛筆」做更動用戶個人所追蹤的話題,如果呈現全空白,完全沒有在關注的話題也別擔心!在搜尋欄中打上想要追蹤的關鍵字,並在前面加上#,搜尋結果第一個點進去,然後在下方點選「關注」即可。- 第一時間知道客戶產業的時事
- 分析探索消費者需求
二、透過 LinkedIn 觀察潛在競爭者
沒有公司沒有潛在競爭者,即使是產業第一名的公司也會有潛在競爭對手。在社群平台上,不需要覺得每個人都是敵人。就算沒機會跟潛在競爭對手的員工當 LinkedIn 聯絡人,仍可以透過追蹤功能追蹤對方,知己知彼總是好的。 除了可以追蹤對方的相關發文外,我有個秘訣是我會主動去觀看對方 LinkedIn 個人頁面中的「動態」頁面,看對方主要跟哪些聯絡人互動以及內容,藉此推論對方的主要合作對象以及重視的主題,並在看到跟自己專業相關的資訊時,就會跟著追蹤相關的人或是主題關鍵字。 我在追蹤潛在競爭者時,不只會鎖定同樣市場的,我也會去追蹤大陸、美國、歐洲等相關做相似產品服務的公司,瞭解更多相關資訊更能幫助自己在做決策時更有把握。當然我有聽過有些公司禁止員工使用 LinkedIn,一來是怕員工被挖角,二來是擔心員工分享的資訊會被對手所複製學習,但我個人認為一個好的公司是不需要擔心這些的。 若是員工被挖角,則表示員工對自己公司的向心力不夠;若擔心員工分享的資訊會被競爭對手學習,則表示自己的產品/服務競爭力太弱,容易被對手所抄襲複製。 「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說不定哪天潛在競爭者也會變成可能的合作對象,因此提早在 LinkedIn 上互動並不需要有相關的擔憂。三、利用 LinkedIn 尋找合作夥伴
以我個人過去開發亞洲跟歐美的工作經驗來看,在邀請亞洲合作夥伴時,我會先寄送聯絡人邀請才會送出合作邀約訊息,主要原因是亞洲比較少人在使用 LinkedIn,因此我可以透過對方有沒有按聯絡人確認,來斷定對方有沒有在用 LinkedIn,以及是否有機會進一步談合作。 畢竟對於目的為客戶開發來說,我們會需要了解原本想要聯絡的窗口沒有回應的原因,是因為「沒有興趣合作」還是「沒有收到合作邀請訊息」,再來決定下一步要怎麼繼續開發。即使歐美的用戶都很習慣使用 LinkedIn,但可能在收到在亞洲的亞洲聯絡人邀請感覺比較突兀。因此面對歐美的聯絡人,若不是跟我在同個產業,我在發送聯絡人邀請時都會附上說明文字,接著就是碰運氣了。以上三個主要方式,讓我不論是在初始開發客戶時能有所斬獲,也能在合作中抱持對於客戶需求的敏銳度,不斷吸收及分享相關的資訊,成為一個能夠提供策略性解決方式的合作夥伴。 最後再跟大家分享個我之前分享給朋友們的概念:要做業務/ 市場/ 客戶開發的人,別再使用 LinkedIn 的隱藏功能了。 從第一篇文章開始就有追蹤的讀者應該會發現,內容中一直強調經營 LinkedIn 就是要「被看見」。不論是看競爭對手的個人頁面、看合作夥伴的個人頁面、或是心血來潮看了某個人的頁面又有什麼關係呢?有些人的個人頁面可能是放之前的工作經驗,說不定對方換了新的工作只是還沒更新。 每個人都有可能是自己的合作夥伴。使用隱藏功能有個得不償失的缺點,就是「使用隱藏功能的用戶也看不到來看自己個人頁面的用戶」,這樣也太可惜了!不知道哪些潛在合作夥伴等等的來看自己的個人頁面,可能就失去了進一步聊聊的機會!因此,別再隱藏了!珍惜每個「被看見」的機會,然後把每個被看見的機會轉換為合作機會吧。 ※本文摘自medium,作者GiGi Huang※ 也推薦你看看: 《你在做業務還是BD?業務到商業開發,7大階段帶你了解!》 《專訪才女Ulyia│國外業務的跨文化溝通心法:「談判不要想每次都贏」》 《閃電式業務拓展術,這麼做拿到你的付費客戶》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
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 閱讀更多
- 2020年,一夕之間產業翻轉,許多產業受到嚴重的打擊,尤其是航空和餐旅業。正要求職或是考慮轉職的才女們,是不是有點心慌慌呢? 先冷靜下來,看看這篇文章。 LinkedIn 研究2020年4月到10月這段期間,與前年(2019)同時期相比高成長率的工作,將這些工作分成10類,也揭露了該職位需求現在成長的原因,以及所需能力,協助才女們在迷惘中找到可能的選擇性。 一起來看看,這10類工作類別有哪些吧!
1.前線電商專員 ( Professionals on the frontlines of e-commerce )
零售商和物流公司較不受疫情影響,需要雇用更多人手,將貨物順利地從商店送到消費者手上。 職位需求成長:73% 相關技能:時間管理、客戶服務、領導能力2.抵押貸款專家 ( Loan and mortgage experts )
歷史性的低利率加上美國薪資保護貸款計畫 (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 的首次推行,許多公司正在尋找這些專家來處理相關事務。 職位需求成長:59% 相關技能:風險管理、客戶服務、信用評估分析 *補充:原文由 LinkedIn 整理分析,無考慮台灣政策現況,才女們可以點擊此連結參考台灣的紓困振興措施。*3.多樣化專家 ( Experts in workplace diversity )
無論公司規模大小,越來越多公司尋求多樣化專家的協助,希望他們能替公司引入新的聲音與意見,使得組織的思維更加多元。 職位需求成長:90% 相關技能:社群外展、教學技巧、組織發展4.數位行銷專員 ( Digit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s )
受疫情影響,人們減少外出,網路消費、購物的頻率提升了,為了提升產品能見度,數位行銷專員提供策略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增加產品曝光,因此職位需求隨之上升。 職位需求成長:33% 相關技能:產品行銷、品牌行銷5.教育從業人員 (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
2020年,各級學校改變教學方式因應疫情,小班制、一對一教學需求增加,需要更多老師。 職位需求成長:20% 相關技能:規劃課程、時間管理、差別化教育6.數位內容創意編譯 ( Digital content creators )
人們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多,尋求網上娛樂。熟悉於操作串流平台、社群軟體的專家需求增加。 職位需求成長:49% 相關技能:影片剪輯、創意寫作、演說能力7.個人專業顧問 (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coaches )
2020年許多人或者是公司暫停腳步,重新評估自己的職涯與生活現況,提供諮詢服務的顧問需求應而上升。 職位需求成長:51% 相關技能:指導能力、社群、創業能力8.精神衛生專家 ( Mental health specialists )
疫情帶來的劇烈變化,人們不能出門或因此失業,引起巨大心理壓力,為了擺脫這些情況,人們尋求專業治療。 職位需求成長:24% 相關技能:遊戲治療、正念、認知行為治療9.使用者體驗專家 ( User experience professionals )
人們花在行動裝置的時間高, APP 介面的使用難易度決定成敗,增進與客戶的互動性,公司想要提升使用者體驗的品質,會尋求專家的意見。 職位需求成長:20% 相關技能:使用者體驗測試、設計思考、網頁設計10.AI從業人員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actitioners )
疫情期間,許多公司將 AI 技術視為應變措施,需要更多專家協助。 職位需求成長:32% 相關技能:C++ ,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 Python 看完以上10個類別,有沒有那一個類別是想嘗試的領域呢?想了解每項類別的更多細節可以點進原文連結查看開放職缺以及培養相關能力的課程,祝才女們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本文轉譯自 LinkedIn ,原文請點此* ✦ 從優勢定位到目標設立,確立職場絕對優勢,清晰你的職涯下一步 >>>前往了解線上課程也推薦你看看: 《獵頭S姐看職涯發展:默默的,你認知的這些工作都已轉型》 《你為什麼會需要職涯 Mentor? 4點讓你的職涯方向更清晰》 《不知道想做什麼怎麼辦?跟著這8個步驟為自己找出方向》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 follow 我們的IG:
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
- 嗨大家!現在越來越多人使用 LinkedIn 建立線上人脈,而我們也知道,跟一個曾經在網路上聊過天、建立印象的人,在初次見面談話時,信任感會比從未見面還高 30 %。 我上份工作在一網路職缺媒合平台擔任社群行銷,其中有部分業務在於經營 LinkedIn 的企業專頁,並認識更多潛在的合作夥伴。LinkedIn 是個動機性更為明確的社群平台,這篇文章會提出撰寫檔案的幾個小技巧,讓你輕鬆優雅地呈現自己的專業喔~
LinkedIn 基本資訊撰寫技巧
- 照片
- 乾淨、整潔、看得清五官
- 有形象照更好
- 盡量避免使用畢業照
- 職稱
- 呈現自己的專業
職稱會顯示在這些地方,當人資用關鍵字搜尋你,就能夠輕易顯示。
- 也可以表明求職意願、合作機會
- 聯絡方式
- 放上個人網站、email
- 經歷
- 開頭一句話簡介公司、介紹你的角色。
- 點出最具代表性的成績和領域
條列式閱讀體驗最佳
幫助HR快速掌握重點,運用條列式長話短說、如果能提出數據證明的話,都會幫人資快速了解你的長才和成績。當你越幫助他人,他人對你的觀感也會加分。 ex:敏於跟風,最代表性的作品是 XX 企劃,該則 IG 貼文表現比往常觸及率高達 8 倍,並為官網於 Q2 新增 2,000 名新用戶,提升 4 %的訂單成交率。進修、證照、志工與其他經歷
這當然不能錯過啦!通常擁有多方面向的人,能夠展現她的熱情、利他精神、多才多藝與自主管理的能力,這對個人品牌來說相當加分,也有機會透過這些非營利組織,增加妳連結其他成員的人脈喔。如何增加 LinkedIn 曝光度?
檔案完成後,你還可以運用以下技巧來增加自己的曝光度!
- 擴大人脈,先加認識的朋友與同事吧
- 分享資訊到動態牆
- 交換 LinkedIn 開啟社交話題
- 隨著技術的發展,現代社會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也讓2020年有42%核心的工作技能將會改變。在這樣的狀態下,你是否感到緊張、焦慮呢?沒關係!這次LinkedIn統整出亞太地區最具未來趨勢的10大工作技能,貼心如我們~當然手刀幫大家整理這些資訊啦:
一、擁有專業法律知識(Compliance)
需此技能的職業-首席數據官(Chief Data Officer)、風險管理官(Risk Management Officer) 隨著社會的變化,法規變得十分複雜、政策也更加嚴謹執行,在這個狀態下,公司為了符合各國家/地區的法規,會大量需要擁有專業法律知識的人才進入,相對的,需求量也就隨之增加了!二、社群行銷(Social Media Marketing)
需此技能的職業-數位行銷專家(Digital Marketing Specialist)、行銷經理(Marketing Manager) 在人人都有Social Media的年代,如果公司/品牌想更直接地吸引受眾,利用社交媒體會是最好的方法。但現在從需要「經營媒體」轉變成「經營媒體&分析數據」的多方面人才,因為不論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Pinterest等平台,公司/品牌都需更準確的量化出受眾偏好。三、持續整合(Continuous Integration)
需此技能的職業-軟體工程師(Software Engineer)、全棧工程師(Full Stack Engineer) 什麼是「持續整合」呢?它是一個軟體工程的流程,將每個軟體工程師做的軟體副本,整合至同一個共享主線中。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開發實踐,它可以幫助團隊及早發現,並快速解決問題。四、工作流程自動化(Workflow Automation)
需此技能的職業- 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s)、顧問(Consultants) 工作流程自動化是個能將資料、文件等,準確送到每位工作者手上的技能,它不僅能加快整體的工作效率,還能讓大家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但要注意,雖然它很方便,但在這個趨勢下,加強自己的競爭力將是關鍵。五、手勢辨識功能(Gestur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需此技能的職業- 行動裝置工程師(Mobile Engineer)、研究員(Researcher) 手勢辨識功能是種感知計算用戶界面,它從人類的手勢中分析出解釋,並形成命令,讓使用者可輕鬆指定功能,並創造互動性。可以試著想像一下,如果彈個手指電腦就自動開機、結帳比個7就能完成,是不是很快速便利?所以,這項技能是非常具有潛力的!六、區塊鏈(Blockchain)
需此技能的職業- 區塊鏈工程師(Blockchain Developer)、首席技術官(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區塊鏈是一種分散式資料庫,它可以紀錄大量連續不斷的交易檔,而這些紀錄可以使用「密碼」來進行鏈接。所以,每一筆資料就是一個區塊,將區塊連結一起就成為區塊鏈~而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比特幣。七、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需此技能的職業- 業務分析師(Business Analyst)、數據科學家( Data Scientist ) 人工智慧強調要創造出像人類一樣,擁有靈敏反應能力的機器人,但因為AI人工智慧所涉獵的領域很廣,所以想從事這類型工作的人,必須懂得電腦知識、心理學和哲學等多方面內容。八、流程機器人(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需此技能的職業- 業務分析師(Business Analyst)、機器人工程師( Robotics Engineer ) 流程機器人(RPA)是一種新興的程式軟體工具,它具有AI人工智慧以及學習功能,不需要任何的特殊硬體設備,就能將重複性高但有邏輯性的工作項目,以流程機器人來代為處理。九、使用者中心設計(Human Centered Design)
需此技能的職業- 產品設計師(Product Designer)、平面設計師(Graphic Designers) 使用者中心設計是一種觀點,特色是在設計的流程中,不論是企劃、設計、開發等內容,都專注於使用者。而這樣的好處不僅能確保設計的品質,更可以讓團隊專注觀察人們的需求,進而做出好的設計。十、前端網頁開發(Frontend Web Development)
需此技能的職業- 前端開發人員(Frontend Developer)、網站開發人員(Web Developer) 網頁開發有分為前端與後端,而前端是所有在家中可以看到、與之互動的畫面,目前網頁以HTML、CSS 和 Javascript來組成。 透過以上LinkedIn統計出的10大新興核心技能,不難發現「AI人工智慧」與「以人為本」是2020年的最新職涯趨勢,所以好好把握這10大核心技能,你將會比別人更具有競爭力,在求職時也能夠游刃有餘~ ※本文轉譯自Entrepreneur,原文連結請點此※ 也推薦你看看: 《年後轉職去哪裡?LinkedIn率先公布2020最夯工作TOP 15》 《找到你的內在平靜!3步驟減壓練習,還自己一個正面又清晰的腦袋》 《獵頭S姐看職涯發展:默默的,你認知的這些工作都已轉型》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
- 年後轉職潮即將到來,你想好要轉去哪個跑道了嗎?根據LinkedIn發布的2020年工作趨勢報告,我們發現:在這個人工智慧和以客為本的職場趨勢並進之下,許多職位漸漸被重新定義、創造,成為各產業爭相拓展的新興職缺。來看最夯的前15名的職位,想想你可以去哪裡吧!
第十五名:產品負責人(Product Owner)
職位需求年成長: 24% 必備專業技能:敏捷、Scrum、產品管理、軟體開發、JIRA 職位熱門產業:資訊科技與服務、金融服務、電腦軟體、保險、醫院、運動保健第十四名:JavaScript工程師(Javascript developer)
職位需求年成長: 25% 必備專業技能: React.js、Node.js、AngularJS、JavaScript、階層式樣式表(CSS) 職位熱門產業:電腦軟體、資訊科技與服務、網路、金融服務、市場行銷與廣告第十三名:雲端工程師(Cloud engineer)
職位需求年成長: 27% 必備專業技能:亞馬遜網路服務、雲端運算、Docker、Ansible、Jenkins 職位熱門產業:資訊科技與服務、電腦軟體、金融服務、網路、電信第十二名:營收長(Chief revenue officer)
職位需求年成長: 28% 必備專業技能:戰略合作夥伴、領導新創團隊、軟體即服務、市場行銷策略、執行管理 職位熱門產業:電腦軟體、資訊科技與服務、市場行銷與廣告、網路、金融服務第十一名:後端工程師(Back end developer)
職位需求年成長: 30% 必備專業技能: Node.js、JavaScript、Amazon Web Services、Git、MongoDB 職位熱門產業:電腦軟體、網路、資訊科技與服務、行銷、廣告、金融服務在市場行銷、廣告等領域,對於工程師的需求更呈現擴大的趨勢,如果身為工程師的你想轉換跑道,多了解行銷產業的趨勢及操作,會為你帶來很大的優勢喔~
第十名:網絡安全專家(Cyber security specialist)
職位需求年成長: 30% 必備專業技能:網絡安全、資訊安全、網絡安全、弱點評估 職位熱門產業:資訊科技與服務、國防、電腦網絡與安全、管理諮詢、金融服務第九名:心理健康專家(Behavioral health technician)
職位需求年成長: 33% 必備專業技能:應用行為分析、自閉症譜系、行為健康、心理健康 職位熱門產業:心理健康照護、醫院、個人與家庭服務、教育、運動保健第八名:資訊工程師(Data engineer)
職位需求年成長: 33% 必備專業技能: Apache Spark、Hadoop,Python、ETL、亞馬遜服務 職位熱門產業:資訊科技與服務、網路、電腦軟體、金融服務,醫院與衛生保健第七名:銷售開發代表(Sales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ve)
職位需求年成長: 34% 必備專業技能: Salesforce、軟體即服務(SaaS)、開發潛在新客戶、銷售 職位熱門產業:電腦軟體、網路、資訊科技與服務、行銷、廣告、電腦和網路安全第六名:客戶成功專員(Customer success specialist)
職位需求年成長: 34% 必備專業技能:軟體即服務、Salesforce、客戶關係管理、客戶管理、客戶連結度 職位熱門產業:電腦軟體、網路、資訊科技與服務、市場行銷與廣告、金融服務從6到10名可以發現,許多新興職業都因「人」的需求而衍生出來,例如:網路安全專家、心理健康專家、客戶成功專員。雖然AI當道,但「以客為尊」的概念也慢慢在改變很多公司的運作形態。
第五名:網站可靠性工程師(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
職位需求年成長: 34% 必備專業技能:亞馬遜網絡服務、Ansible、Kubernetes、Docker、Terraform 職位熱門產業:網路、電腦軟體、資訊科技與服務、金融服務、消費性電子產品第四名:全端工程師(Full Stack engineer)
職位需求年成長: 35% 必備專業技能: React.js、Node.js、JavaScrip、AngularJS、階層式樣式表(CSS) 職位熱門產業:電腦軟體、資訊科技與服務、網路、金融服務、高等教育第三名: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
職位需求年成長: 37% 必備專業技能:機器學習、資訊科學、Python、R、Apache Spark 職位熱門產業:資訊科技與服務、電腦軟體、網路、金融服務、高等教育第二名:機器人工程師(Robotics engineer)
職位需求年成長: 40% 必備專業技能:流程機器人、UiPath、Blue Prism、Automation Anywhere、機器人學 職位熱門產業:資訊科技與服務、工業自動化、電腦軟體、金融服務、汽車第一名:人工智能專家(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pecialist)
職位需求年成長: 74% 必備專業技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TensorFlow、Python、自然語言處理 職位熱門產業:電腦軟體、網路、資訊科技與服務、高等教育、消費性電子產品你可能會覺得人工智慧離自己很遠,但其實它的應用小至紅綠燈,大至醫療輔助系統,人工智慧已慢慢融入生活當中,是個不可忽視的職位趨勢!
這份2020年新興職缺排行榜,其實是LinkedIn根據他們廣大的使用者(用戶數據與招聘成長趨勢),再透過精密的AI人工智慧分析出來的,即使今年你沒有轉職的打算,但也能透過每個職位的「必備專業技能」,找出自己可以精進的地方,哪天這項技能,說不定就是你的最佳轉機! ※本文轉譯自QUARTZ at work,原文連結請點此※ ※完整的LinkedIn報告,連結請點此※ 也推薦你看看: 《獵頭S姐看職涯發展:默默的,你認知的這些工作都已轉型》 《專訪獎金獵人老闆Hana:釐清「個人營業項目」,職涯才能穩定成長》 《高薪又喜歡的工作怎麼找?用「設計思考法」找答案吧!》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閱讀更多
- 主管和下屬的關係好像不管怎麼經營都會隔閡,尤其碰到求安穩的下屬,主管怎麼帶頭衝?身為員工,我們一定會想:為什麼主管總是和我想的不一樣!你們沒有不一樣,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大家都是真心為了公司好,也想從工作上獲得更多利益與成長,例如升遷、加薪和自我成長。 身為主管,要怎麼跟下屬溝通永遠是一門學問;員工又要如何轉換自己的心態,而非總是埋怨上司呢?Linkedin創辦人Reid Hoffman針對這樣的情況,寫了一封信想提醒所有職場人: 「我們是盟友(We are allies.)」 主管和員工溝通時,只要這五個字就夠了,因為我們不是敵人!身為下屬的你,若對於你與主管的關係有些疑慮,認為你跟主管的想法不一樣時,也請謹記這五個字。
坦誠相對,創造更大力量
在主管面前,我們假裝自己的忠心耿耿,當主管滔滔不絕講著未來三年的計畫,哪位員工不是在底下頻頻點頭,內心卻想說:三年後的我還要在這嗎!?同理,主管也假裝員工願意跟著自己, 為了公司一直打拼下去。會議結束後,別過頭來,彼此都清楚,這是不可能的。 直接坦承彼此都是為了公司努力著,這樣開放又誠實的溝通方式,有助於工作上相互信任。像盟友一般的同盟關係,讓雙方都清楚上班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共同打完一場又一場的戰役。用這五個字,創造目標導向的工作環境
這樣的模式除了能與下屬建立更良善的合作關係,也能創造更好的合作默契。員工自己會因此建構出自我成長的空間,也會變得比較目標導向,而非整天想換主管/工作;離職的員工也能帶著這樣的心態,延續跟團隊的職場人緣,將這樣的想法帶入新的職場。 我們想過很多增進上下屬之間關係的方法,以及如何實施,但我們發現其實這個方法是最好的,就是直接而誠實的告訴對方:「我們是盟友。」我曾聽過前輩講一句話:「今天只是因為我是主管,我需要承擔比較多的責任,但其實卸下這個職位,你和我都是一樣的!」這樣坦承的態度,同時又肯定到下屬的能力。的確,該前輩也一直是個人見人愛的主管,不擺架子又懂得歸功給下屬,難怪那麼成功! 我一直很喜歡用「夥伴」這個詞來稱呼共事的同事,就如盟友一樣,真的有種為了某件事共同奮鬥的感覺。為了業績、為了提案最後衝刺,一次又一次完成那些當初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團隊才能更緊密。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你,對上下屬關係的印象能夠扭轉,我們都是彼此的盟友與夥伴呀~ 也推薦你看看: 《與同事發生衝突好可怕?今天我們讓你換個角度想!》 《漂亮回應面試官吧!萬年考古題「你的未來規劃是什麼」這樣答》 《「我難道就只能這樣嗎…?」做好這八點,升遷名單保證有你》 你不能錯過的有趣職場影音,都在我們的YouTube頻道!趕快來訂閱我們~ ↓↓↓記得開啟小鈴鐺,接收新片通知喔↓↓↓ 本文轉載自Harvard Business Review,原文連結。... 閱讀更多
- Glassdoor近期揭曉了美國2019年度最佳企業前100名,有各企業的分數以及員工針對公司的客觀評語。我們藉此得出一個結論:Glassdoor公布的2019年度最佳企業不外乎能提供給員工良好的工作環境與資源,更能讓員工自我成長,從工作中找到自我的價值。因為工作不只是工作,當你認可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時,才能從中獲得成長。
才女小補充:Glassdoor為美國最大的職場資訊社群平台,不論是想了解薪資行情或者企業文化,通通可以在上面找到答案,由網友真實評價的言論,絕對公平公正公開,非常具公信力!你也可以將他想成全副武裝的PTT工作板。
被Glassdoor評選為美國2019年度最佳企業前五名:
No.1 Bain & Company 班恩企管顧問公司 「公司真的相當重視每位員工的價值,每天上班都感覺滿滿的活力及挑戰,而且我肯定自己的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No.2 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Zoom雲端視訊會議 「每天都能感受到公司的企業文化--幸福快樂,扁平化的溝通團隊讓我可以很放心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感覺到被支持。」No.3 In-N-Out Burger 美國加州連鎖速食店 「完善的教育訓練及透明的升遷制度,處處充滿熱情的工作環境,他不只是一間「速食店」而已。」 No.4 Procore Technologies 「每天都能學到新的東西,每天都能自我成長。主管尊重你的志向以及興趣安排最合適的職務給你,我非常幸運能加入這樣的團隊。」 No.5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波士頓諮詢顧問公司 「這裡的一切都很完美,我找不到任何需要改進的地方。公司讓我遠距工作在家照顧小孩,在這裡是真的可以達到work-life balance的!」
你一定很好奇,Google和Facebook呢?
後續六到八名分別由Linkedin、Facebook以及Google拿下,第九名為加拿大運動服飾品牌Lululemon,第十名則為西南航空。管理顧問的三大龍頭就有兩個佔據前五名,另一大龍頭--麥肯錫則是第19名。 每台電腦都一定有的Adobe第30名,微軟Microsoft第34名;嬌生第49名,而大家最關注的Apple第71名。其餘大家比較熟悉的Costco、FedEx、HP,分別是第79、85和87名。 新年的一開始,我們總是期許自己能有一個新的目標跟想法,為了擺脫過去成就更好的自己。相信才女們也在自己的職涯中許下一個嶄新的願望,並且一步步朝目標邁進,希望大家都能從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也推薦你看看: 《該不該離職?公司有這四個「易倒閉特質」就快逃!》 《你對公司來說重要嗎?兩大觀點,釐清自己的定位和優勢!》 《高薪又喜歡的工作怎麼找?用「設計思考法」找答案吧!》 更多職場穿搭靈感?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看看BetweenGos團隊日常和IG限定有趣小活動,提供你更多美好靈感 本文轉載自Glassdoor,原文連結。...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