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兒子寫的文章。
我來自台灣,今年27歲,我的爸爸是一名男同性戀者。
我的爸爸是一名外形陽剛的男人,年輕時就確立了自己的同性傾向,不過限於當時社會風氣壓抑,為了順服社會期待,與我的母親結婚生下了我與哥哥。我的爸爸是一個對家庭負責任的好男人,照顧孩子、愛護妻子,然而在我們約莫國小的時候,我的母親外遇了,並且與一個有錢的男人私奔,甚至涉嫌詐欺,拖累我的父親,讓他無故積欠了巨額的債款。
不但「家長本身是同性戀,而且還是單親」。這個「家庭結構」的組成在某些聯盟的眼裡應該是超級不正常、超級崩壞價值、超級變態。但是,雖然苦,我們過得很好。背著巨額債款,還要扶養兩個年幼的孩子,我的爸爸辛苦地支撐著。(我永遠記得小時候我跟哥哥,只有在新年的時候可以買新衣服,我們總會很有默契地選擇價格最低的品項,而不是自己最喜歡的品項。)
其實,我們的父親從來沒有跟我們真正出櫃過,一家人從小到大相處,什麼樣子大家心裡老早心照不宣。記得小時候,爸爸有一天煞有其事地要與我們「談談」,這時我和哥哥就搶先一步安慰他說,「我們早就知道啦!又沒什麼!」。我爸爸常說,他很恨我媽媽,但是他又很感謝我媽媽生了兩個他最愛的孩子給他,這樣比起來,也就沒那麼恨了。
我的爸爸每天必須花非常多的時間來維持生活的家計,與支付債務,其實並不會有太多管教我們的時間,我與哥哥平常很自由,也會主動在店裡幫忙,很小就可以獨當一面。小時候,我的成績很好,考上市立的資優班。要說到校園間的歧視,我覺得倒沒什麼,真的別小看孩子們,孩子都很成熟的。要說到真正受到的歧視霸凌,反而是「來自家長」的。
「以後不准他來我們家玩了」
「不准再跟他來往,他沒有媽媽,你怎麼知道他是不是心理變態」
這些話很割人,很傷害,卻都是出自於外表看起來好和善的「正常家庭」的同學媽媽口中。同學們倒是與我相處融洽,他們知道,沒有媽媽並沒有讓我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的家庭,跟別的家庭真的沒有什麼不一樣,我們也吵架,青少年時期也小叛逆,但是我們家人間的感情更加緊密。我和哥哥都努力在課業表現上,考上第一志願,我在創意與藝術上較有表現,而我哥則是比較穩重會讀書的理工男。我們的家庭教育是「如果我有一塊大的餅、一塊小的餅,我們自己要拿差的,給別人好的」,待人處事多讓人幾分,在社會上看見需要幫助的弱勢,多回饋幾分。雖然這些品格教育讓我在出了職場,受到了不少算計與陷害,不過完全不動搖我的品格雛形。
我的哥哥是個優秀穩重,讓人尊敬的男人,她娶到了一位很棒的妻子,生活過得很幸福。記得在我哥哥的婚宴現場,我和爸爸哭得不成人形。這樣哭天搶地的戲碼,其實也不少見,在哥哥剛考上大學要離家的前一晚,平時陽剛形象的爸爸在床上哭成了淚人兒,說有多麼地開心自己的兒子要上大學了。在我受傷進醫院的時候,爸爸趕來看我,他哭到瀕臨崩潰。
我的爸爸,用他的生命、責任感、與愛來撐起這個家,孩子們深刻地感受到這一切,又怎麼會去質疑「我要一個爸爸一個媽媽的家」?我告訴你,我們「完全不在乎有沒有一個媽媽」,完全。
建構一個家庭的要素,是愛。
記得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很鬱悶,因為他的家庭並不快樂,爸媽不睦,母親從小給他非常少的關愛,讓他從小感到偏差。那時我跟他分享所以印象很深刻,小時候,我爸爸曾對我和哥哥講的一句話「如果今天我們只有兩個麵包,我會給你們兩兄弟一人一個,爸爸不會吃」。
聽完,我這位同學眼眶泛淚,對我說「我真的好羨慕你,你很幸福」(他也知道我爸爸的性傾向)。
現在婚姻平權議題中,倍具爭議的是「同志伴侶可否認養孩子」,基本上反對者都是以「孩子的人權」來捍衛反方立場。他們不相信同性戀者心中也可以有愛,不相信同性戀者也有能力撫育小孩成長,他們認為同性戀者的小孩,長大就會變成同性戀者。在這種種的誤解與歧視之下,他們卻沒有想過,其實這些「育幼院中渴望家庭溫暖的孩子」們的幸福,正是被他們所阻礙著!
孩子們需要的成長環境是關愛,絕對不是模組化的一夫一妻家庭結構。
首先,請先停止你們的「多數者優越」,跟你們不一樣的人們能力並不比你們差。並且,也請不要小看了孩子們的感受度與良知。更不要用你們自己的價值觀去限制別人應該享有的權利與幸福。
請你們不用為我們操心
擁有同性戀家長
我們非常快樂!
最後,更正一點
他不是我的「同性戀爸爸」
他是我爸爸。
我的故事當然不能代表所有的同志家庭,然而不同的家庭就會有屬於他們特有的美麗生命故事,只要家長可以給予孩子充滿關愛的成長環境,不一樣,其實也都很一樣。
也推薦妳看看
《【婚姻平權】他們沒結過婚,卻比多數人更了解台灣婚禮的繁文褥節》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 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若你正在工作中遇到瓶頸...有些小卡關... ▶︎點擊看更多 BetweenGos 職涯服務
職場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讓我們陪你把職涯走得更順利🌿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的你!歡迎追蹤我們的 IG 給你更多美好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