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以來,自媒體和Influencer就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網路世界,不限年紀、不限種族,只要你有網路與裝置,你就能夠開始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大部分的人使用社群媒體,多半是以個人娛樂、交友為目的,但是也有另一部分的人,是以經營自己為主要的事業,甚至成為具有領導力的影響者。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告訴你幾個成長策略與經營的重點,如果你在未來的一年想要開始經營自己的品牌,這篇文章可以給你一些方向與藍圖唷。
先來說個Why&What?
為什麼要來介紹自媒體的趨勢?這些data是根據什麼資料來做分析呢?
其實寫這篇文章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告訴大家現在「最新&有用」的經營法則。網路上討論自媒體與成長行銷的文章有成千上萬篇,但是很多時候點進去才發現那是2013年的資料,或是某個功能已經不再實用,所以我認為每一年更新新趨勢是必要的。
至於這些資料到底是出自於哪裡呢?其實是我觀察歐美的 Entrepreneur 圈所做出來的結論。例如GaryVee、Seth Godin、Tim Ferriss、Simon Sinek 都是幾個我特別關注的歐美企業家,這些人雖然現在都是CEO與大公司的顧問,但他們同時也是「自媒體人」的一個終極典範。於是我就開始觀察這些大大們做了哪些事情、用什麼方式經營、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學習。
當然,歐美的市場環境與台灣還是有些落差,在美國管用的,在台灣不一定管用。不過綜合來說,歐美依舊是科技趨勢的先鋒之一,很多在歐美流行的東西,成熟過後也會流行到亞洲,我就利用自己的地利之便與個人觀點,來和你分享在2019年可以朝什麼方向進行吧!
一、做你自己
你看到這一點可能會覺得「呃⋯⋯這也太籠統了吧?」做自己這個詞在近代被廣泛使用,但許多人不太知道做自己到底是什麼意思,而且到底要怎麼「做」?以下有幾個小技巧可以讓你follow:
#1吸引「和你一樣」的人
到了一間新公司或學校,我們交朋友時,總是傾向找與自己志同道合、興趣相似的人,為什麼?因為這會讓你相處起來輕鬆、自在,而且能產生共鳴,感到愉快,而經營品牌也是一樣的道理。
當我們在設定ICA(目標受眾)的時候,我們要怎麼知道他們是怎麼樣的一群人?如何決定要吸引哪一些人?這時候我們可以做市場調查、做受眾描繪來找答案,但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吸引和你很相似的人,因為你在乎的議題,他們也在乎,你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可能也感興趣。
例如我是一個非常想要在家工作、熱愛旅行,想要自己掌控生活,而且重視心靈與個人成長的人,所以我要去吸引的,就是有這些共同特點的人。
講起來很容易,但是很多人會因為「當旅遊部落客看起來好爽、美妝部落客好像滿好賺的、不然來做開箱好了⋯⋯」之類的Intention而開始自己的個人品牌,不過你要知道,這個品牌會跟著你一輩子,你一定要真心喜歡、真心想要做,不然你會很累,通常也很快就放棄了。
而吸引到和你一樣的一群人,能夠讓你在經營時更迎刃有餘,就像是找到你的圈圈一樣,讓你擁有讀心術的技能,聽見觀眾的內心。
#2用你的語言,說你的故事
如同上述提到的,有些人會因為「現在在流行什麼」就一頭倒進,覺得網拍好賣,開始賣美妝產品,覺得在網路上拍搞笑短片很流行,就開始把時間花在那,如果這些是你發自內心想做的事,當然沒問題,但如果不是,你就會面臨到用「用不是你的語言說不迷人的故事」這個窘境,最後別人可能會覺得你的銷售感很重,或是你的內容像是心情日記,與他人沒有關連,也沒有觀看的慾望。
相反的,如果你可以說出你的故事,鉅細靡遺地講清楚「你為什麼在做這件事?」、「你希望帶給觀眾什麼價值?」、「你希望哪些事情從這個過程中得到什麼改變?」當你說的出來,整個說服力與 authenticity 都會浮現,說的故事自然就好聽。
#3選擇讓你最舒適的表達方式
成為自媒體,自然是需要一個平台載體來呈現你的作品,雖然Youtube、Instagram都很紅,但是想要好好的「做自己」,還是要回歸到最初的問題:你最舒服的表達方式是什麼?
有些人口才不錯、即興反應也好,那這樣的人就很適合做直播,有些人屬於Introvert,喜歡縝密思考,用文字的方式呈現自己的想法,無論如何,找到能讓你感到最舒服、最不費力地表達方式,找到了之後,再來去選擇你的平台,才是最適合你的方式。
另外呢,做自己其實不是一個新的趨勢,就我的觀察,大概在2015年開始,網路世界就越來越能夠接受個人風格與不同觀點,但是在2019年,「做自己」這一點依然是個非常實用、也非常紮實的自媒體經營元素,比起完美,大眾更在乎你的特色、你的與眾不同,甚至是你的不完美。所以2019年,做你自己依然是個經營的關鍵之一。
二、產品表層下販賣意義、故事或價值觀
這個趨勢一樣不是新的概念,事實上,「故事行銷」一詞在千禧年(西元2000年)左右開始抬頭,人們不再如同工業時代,只是為了解決「表層需求」而購買產品,我們開始在乎衛生紙的質感、在乎牛奶的產地、在乎這個皮件是由哪個日本職人手作出品、甚至是這個公司做了哪些公益活動回饋了社會、支持怎樣的社會議題。
2019年,產品表層下販賣的意義與價值觀將會持續受到觀眾的注意,甚至更加熱烈。People wanna know who you are ? What’s your story? What you stand for and What kind of impact you wanna make?
如同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當產品本身的需求已解決觀眾的痛點,他們就會開始尋求更多,例如自我滿足感、社會期望、同儕認同感等不同的面相,當你商品背後的故事,能夠滿足他們更深層的需求,這也會成為他們支持你的動機。
而你究竟應該要如何包裝自己的品牌呢?以下有三個例子:
- 佐依・理想生活設計:
表層產品:在家工作、Digital Nomads生活、品牌經營課程
核心價值:自我心智修煉、理想生活打造與設計思考
- BetweenGos職場才女:
表層產品:職場穿搭教學、相關實體商品、求職與職場文章
核心價值:生活風格與靈感,女性力量,職場態度
- 莫莉 Molly:
表層產品:美妝與時尚產品、相關廣告代言
核心價值:健康、自信培養、生活態度與人生信仰
Blue bottle乍看之下在賣咖啡,其實賣的是一種文青態度和時尚風格,高級車款看似賣車子,其實在賣社會地位,只要你有一些商業與行銷知識,這些都不是新聞,然而,到底該如何把個人品牌的價值意義化?我們先從關心的議題開始。
「議題」跳脫了商品本質,去探討更深入的信仰、行為、意識、對生物與環境的影響、對社會貢獻與未來的發展,當你能夠把這些議題帶進你的數位/實體產品裡,消費者就可以間接的認識你的價值觀,當觀眾找到與他們雷同或他們相信的價值觀,就是成為死忠粉絲的開端。
除此之外,在斜槓世代中,每一個人都可以扮演多角色的人物,不像以前,你在介紹自己時,可能只會說自己在哪裡哪裡高就,其餘似乎就沒什麼好特別提嘴,相反的,在現代的社會裡,你可以是某間公司的職員,某個論壇的發起人,你可以是 Medium的寫手,某一堂課的老師,某一堂課的學生,某個活動的志工⋯⋯等等,這些都可以成就你的故事以及你在乎的議題。
三、數位產品持續延燒
數位產品大約在近三年火速流行,包含線上娛樂影劇、知識型課程以及雲端上的服務等等,而在2019年呢,數位產品也只會繼續延燒,甚至帶動的面相更廣,起步門檻更低。
你可能在想說⋯⋯我也想要在線上製作數位產品,但是到底要做什麼呢?你可以從以下兩個面向來思考:
(一)幫他人完成某件事:Service
(二)給他人某樣東西去完成某件事:Product
一個是服務,一個是產品,你提供自己的時間,幫他人完成某件他們想完成的事,就是一個好的服務,例如提供平面設計、線上諮詢、粉專代操、廣告投放⋯⋯等都算是服務區塊。
至於產品則像是你先創造了某樣東西,而這樣東西可以幫助某個人完成某件事,例如你創立了蛋糕烘培的線上課程,上完課的人可以學會在家做蛋糕;或是你寫了一本電子小說,看完書的人可以漫遊在書中的奇幻世界,得到更多生活領感;或者你寫了一篇有關海外求職的文章,看完這篇文章的人可以更加知道要如何在國外找工作,這些都是屬於數位產品的範疇。
儘管你覺得網路世界已經很飽和了,但根據國外調查顯示,數位產品的觸角在今年還是可以拓展得更廣更深,而且創立自己的數位產品門檻也越來越低,寫一篇好文章或作一支影片,用它們得到一些獲利,就等於創立一個好的線上產品唷。
四、跳脫螢幕後的真實觸感
終於可以講一點比較新鮮的趨勢了,根據調查顯示,由於市場上有超過一半的人口需要仰賴電腦來工作,人們在螢幕後賣命的時間遠超過一天的三分之一!這也促使了人們Crave for true connection的意願更加提高。
你可能在想⋯遠距工作越來越流行,大家不就是嚮往可以「只用電腦」不進辦公室,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嗎?這樣講也沒有錯,但有趣的是,人們與物品相處的時間越長,也等於真正的社交時間越少,儘管我們在臉書、在Instagram上都在“社交”,但這和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相處,還是不一樣的。
在美國,有超過23%的人口在家工作,聽起來很棒,但這代表什麼?代表他們長時間獨處、缺法社交、無法經常見到同事、要自行去尋找聚會、主動參加活動。
這樣的人們尋求「實體交流」勝過於冰冷的螢幕,例如去參加瑜伽課、到場聽演講、找到共同空間,認識更多 like-minded people,畢竟你想一想,假設你今天一邊旅遊一邊工作,下了班之後,你還會想要在網路上“交友”嗎?應該不會吧,你一定會想要把螢幕關上,踏出門,呼吸一下現實中的空氣,來和真人聊聊天、說說話。
而美國幾個企業領袖也指出了,人們參與實體互動的趨勢會上漲,也會比往年更積極,而這個原因,正是因為物極必反,當人們花太多時間在網上讀書、交友、完成一切的事情,他們就會想要追求更稀有的東西:「人與人的真實相處。」
所以如果你是個正在經營自媒體的人,今年是個拋頭露面、參與實體線下活動的好時機,假設你以前都活在螢幕後面,今年不妨試著走回現實世界,相信會有不錯的成果的。
當然,如果你像我一樣有地利不便的問題,「實體物品」也是個不錯的嘗試方案,你不一定要創造自己的商品,但是你可以用Giveaway或其他的方式,給予觀眾一些生活上的小物,例如筆記本、馬克杯、原子筆、月曆⋯等,和你的品牌有一點小關聯的商品,這樣她們在每天使用這些用品時,就可以想到你這個品牌,而不是在你跳出演算法的魔海,終於現身他們的動態牆時,才會想起你的存在。
(像我就會送書給我的讀者,讓他們看書時想起我哈哈哈⋯⋯)
五、免費的內容依然是成長關鍵
與第三點互相呼應,因為數位產品的持續發燒,現在在網路上幾乎什麼都能賣,但Downside就是,你必須要建立足夠的顧客信任感,你的東西才賣得出去。
不像是衣服可以試穿、口紅可以試擦,就連你在網路上找餐廳,都會先看一看評價與菜單,如果你想要在網路上賣服務、賣產品,沒有相關的資歷或是testimonials,顧客是很難買單的。
所以,要怎麼樣在沒有資歷、沒有觀眾的時期,販賣自己的產品呢?答案就是「免費的內容!」
這些免費內容,一方面可以變成你的作品集,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你慢慢built出你的觀眾群,觀眾可以知道你的風格、你提供什麼價值,以及可以從你這邊期待哪些回饋。當你在販賣數位產品時,他們心裡也會產生相對的評價:「你平常的免費內容都很不錯的話,你的付費產品肯定也不會差到哪去吧?」
當然,免費的內容亙古以來一直都是成長的關鍵,但是現在你想要開始在網路上賣自己,免費內容的提供就絕對是個M.U.S.T!除了要提供之外,最好也要定時定量,不然銷售的成績,是很難出來的。
延伸閱讀:如何讓陌生客戶成為忠實鐵粉?5個技巧增加粉絲信任感!
結語:一樣的道理,不一樣的技術
就我看來,這波2019年的趨勢,其實在2018年的後半就已開始展露頭角,很多相關的知識其實也都是老道理。
一樣的地方,包含保有說故事的能力,搞清楚你的核心價值,以及繼續用免費的好內容來累積粉絲的信任感;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今年你可以更做自己、更從入門層面開始做市場測試,以及從實體跳到虛擬的時代,又要跳回現實世界了。
在新的一年,你可以擁抱真實的自己,因為人們漸漸學會欣賞這樣的不完美;在新的一年,你不像過往要在學、資歷上都熬了幾十年,才可以站在台上,你能夠用自己現有的知識,儘管只有level 2,你還是可以去教導位於level 1 的學生;在新的一年,只要你好好的經營自己,用你的方式說你的故事,提供好的免費內容,把虛擬的知識化成實體價值,相信你一定會成長的。
祝福你有個美好的2019:)
本文經授權轉載,如果你也喜歡Zoey的文章,可以點擊作者名字回原文,並為她按下 follow &好多個拍手,表達支持!
也推薦你看看:
你不能錯過的有趣職場影音,都在我們的YouTube頻道!趕快來訂閱我們~
↓↓↓記得開啟小鈴鐺,接收新片通知喔↓↓↓
若你正在工作中遇到瓶頸...有些小卡關... ▶︎點擊看更多 BetweenGos 職涯服務
職場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讓我們陪你把職涯走得更順利🌿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的你!歡迎追蹤我們的 IG 給你更多美好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