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曾跟我說,自從進入職場,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眼神中的光芒、身上的能量消失了,人生高峰好像停在了國三、高三或大學,現在能力退步、做什麼事情都很容易被攀比、被指責,一點成就感都沒有,而且在職場中,「認真、下功夫」往往不一定有用,那就乾脆別努力了。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也曾被此事困擾了好久好久,後來我與仍在讀書的妹妹聊天時,獲得了下列靈感:
透過上表可發現,我們在就學期間能達成目標的方法很簡單,也有跡可循。認真讀完幾個科目、題目多練習幾次,就算來個變化題也可以知道大概的解題邏輯與方向,但往後的生涯卻不是如此。大多數人的人生課本章節指引,在我們拿到最後一張畢業證書後就結束了,剩下的那80%無從規劃,我們只能預先在已知的頁數(年齡) 上寫入大概的方向(例如:「應該」要找工作了、「應該」要有對象了…),卻沒有人告訴我們翻了下一頁、進入「職場」這個章節後要遵循什麼樣的模式譜寫,才能跟求學時期的自己一樣能順遂。
而且進入社會後,當我們的競爭者瞬間從學校擴展至全世界, 歷練更多、學識更深、更聰明、更努力的人太多了,我們開始意識到,要讓自己仍維持在「前幾名」,談何容易?
我們太習慣贏了,求學階段稍微努力一點,事情就會順順利利。我們長期不敢冒險,害怕即便盡全力也可能沒有好結果。漸漸地,我們不敢做出承諾,限縮未來的種種可能。相對地,許多包袱和完美主義沒那麼強烈的人,會在開始時全身心的投入任務中,反正也沒有旁人(和自己)的期待壓力,漸漸讓他們得到經驗的累積與階段性的收穫。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感覺,並想找回那個光彩照人的自己,就讓我們一起邁向改變的起點吧!
利用不知不覺就成功的「微習慣」力量,「找回」那個曾經閃耀的自己
「微習慣(Mini Habits)」是美國暢銷作家 Stephen Guise在著作《驚人習慣力》中提及的詞彙,他指出:「微習慣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正是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而且具有超強的『欺騙性』,它也因此成了極具優勢的習慣養成策略。」
最近聚會時,聽到朋友連續5年、每天不間斷去健身房,在佩服她的決心與毅力之時,也忍不住好奇到底她是怎麼辦到的;原來是精打細算的她,買健身會籍的初衷是打算每天去健身房「洗澡、做SPA」,一來不用浪費租屋處的電費和水費,二來可以使用免費的毛巾、烤箱、蒸氣室和SPA等設施;「上健身房」習慣後,她開始偶爾利用人多、排隊的時間去「走走跑步機」,不知不覺養成習慣後就開始「跑起來」,而「跑步」成習慣後,她開始「玩玩」身旁的重訓器材,就這樣每天「多玩」一些,她現在一天不去健身就覺得渾身不對勁,是個身材勻稱又健康的小美女了呢!這就是微習慣的力量,一天只要一點點,不經意的竟然就能做到持之以恆了。
以下讓我們試著在生活中套用「微習慣」,找回心中的能量吧!
1.開始社交,找回舊朋友、建立新人脈
微習慣:
從一起吃個中飯開始吧!晚餐也可能被加班所耽誤、要妳假日脫離溫暖的窩,恐怕不是可以一蹴可幾的,然而每天的中餐總是要吃,那還不如跟朋友花一小時聊聊天,長久下來會發現,產業新知多了一些、朋友感情更緊密了一些,朋友們身邊帶來的新朋友或是工作機會也多了些!
2.開始運動,讓自己更健康、散發朝氣
微習慣:
從10分鐘的抬腿或床前運動開始吧!睡前的空檔最適合一邊滑手機、一邊動動手腳了;至於更進一步的運動,將每週的固定一天設定為運動日(我通常都選擇週一晚上,藉此揮別 Monday Blue),找個可以一起去運動健身(或想一起減肥)的好朋友、伴侶相互督促!
3.開始冥想,給自己一個獨處、能夠反思的時間
微習慣:
要入睡的前10分鐘,看著天花板或是閉著眼睛放空一下吧!《大學》第一段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現在很多宗教團體也強調「禪定」的重要性,而「禪定」之所以能讓人變更好、改運,原因就是在「定靜安慮得」的「慮」與「得」,當自己處在沒有外在干擾的空間中,往往能刺激我們反身而誠、面對自己心中的聲音,進而能夠讓思慮更清晰、有條理!
4.開始學習,接觸知識、充實新知
微習慣:
從YouTube找一個自己有興趣的話題演講開始吧!在通勤時帶著耳機、吸收這些演說或分享的精華,能夠消化的話,就變成妳的知識,而就算不能馬上消化,被這樣的正面力量薰陶久了也會養成知性的氣質;保有對生活的好奇心,讓妳變為更有趣的人!
5.開始豁出去、放下包袱,反正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微習慣:
去除我們嘴邊常掛著的模稜兩可詞語吧!從「我試試看」換成「我沒問題」、從「大概…天可以處理完」換成「我…天內完成」、從「隨便」改為「我想要」;語言的力量很大,一旦說出口,我們的意識也會隨它的方向前進。
這邊跟大家分享我很喜歡的一段話:
我們的人生不是得到一份圓滿的因緣,就是學到怎樣更靠近幸福;不是得到勝利,就是學到如何避免下一次的失敗;不是得到最終自己想要的結果,就是學到事情背後的教訓;世事總不會盡如人意,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以前國中理化有學過,從最大靜摩擦力轉變為動摩擦力的那一瞬間,摩擦力最大,需要施加的外力最多,而這個理論其實在生活中也很適用,造成我們容易恆立志、不易改變的原因在於, 我們的舊習慣、舒適圈摩擦力太大,不漸漸施加力量直到克服它,要讓它動起來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我們可以利用上述的微習慣,將心態的養成放在「漸漸」而不是一味的「施加力量」,慢慢使力,才能推翻沉甸甸的無力循環!
也推薦你看看:
《OL下班看什麼│迷惘時就從書中找答案吧!5本好書,助你沉澱心靈》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 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如果你也想透過工作坊,探索自己的優勢,找到個人動力源頭,看見更多職涯機會 ►前往看近期工作坊場次
〖過去學員回饋〗
「優勢矩陣對我滿有幫助的,透過交叉比對,清楚、客觀地看見工作狀態,更了解自己工作上的問題可以如何解決。」
「讓我們能實際去思考要如何應用在工作及生活,透過跟同學討論更知道如何實用。」
「必須當下逼自己腦袋打開思考題目中的問題, 這是與線上最大不同的優點!不會有拖延症出現。」
也推薦你看看:
若你正在工作中遇到瓶頸...有些小卡關... ▶︎點擊看更多 BetweenGos 職涯服務
職場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讓我們陪你把職涯走得更順利🌿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的你!歡迎追蹤我們的 IG 給你更多美好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