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師職缺五年新低:如何應對轉職?

技術人的未來不止一種可能:用跨領域思維,找到自己的第二曲線

by Rabbie 小兔
軟體工程師

如果你正在考慮轉職為工程師,或是已經是工程師但開始思考下一步,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了解當前的職場趨勢,並提供一些應對市場變化的策略,幫助你做出更明智的職涯選擇。


以資深工程師為目標讀者的 The Pragmatic Engineer,在近期電子報中分享全球最大求職平台 Indeed 的數據洞察,觀察發現目前軟體開發者職缺數量已降至五年來的新低,整體就業市場的變化值得我們關注。

Number of job postings for sales, banking & finance, marketing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on Indeed, 2020-2025. Data source Indeed via FRED

(圖片來源:The Pragmatic Engineer

1. 經濟變動與利率政策影響

自 2022 年以來,全球利率變動對工程師徵才需求產生了影響。隨著資本市場收緊,許多新創企業的徵才需求放緩。這意味著,尋找轉職或跳槽機會的工程師,可能需要面對更競爭的市場。

2. AI 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隨著人工智慧和大規模語言模型(LLMs)等工具的普及,開發者的生產力顯著提升。企業因此可能減少徵才,將更多重點放在現有員工的工作效率上。如果你掌握這些先進工具,將能提升你的競爭力。

3. 過度徵才後的反彈

2021 至 2022 年是軟體科技業徵才的高峰期,但隨著經濟環境變化與大規模裁員,許多公司目前減緩了徵才步伐。這意味著軟體工程師的職缺數量下降,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找到新機會。


儘管軟體開發領域的職缺減少,但 Indeed 的數據顯示其他行業則在增長中。例如:

  • 建築業 增長了 25%
  • 會計業 增長了 24%
  • 電機工程領域 增長了20%
Sectors where vacancies are up since 2020. Data source- Indeed via FRED

(圖片來源:The Pragmatic Engineer

這些領域的增長提供了轉職的新機會。若你考慮轉型或拓展職涯方向,或許可以探索這些正在增長的領域。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做好轉職準備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應對市場變化並為轉職做好準備的關鍵策略:

1. 加強數位技能

數位化工具的使用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關鍵能力。無論你是從事軟體開發還是其他領域,持續學習新技術,尤其是人工智慧與大數據領域,能讓你在不確定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2. 探索新興行業

傳產行業(如建築與會計)正因為數位化與全球化需求增長而呈現出職缺機會。如果你對這些領域有興趣,現在可能是轉職的好時機。

3. 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市場會有波動,適應這些變化能幫助你在職涯上更具彈性。無論是提升現有技能還是探索新領域,靈活性與適應能力將是你成功的關鍵。

也推薦你看看:


轉職不一定是從零開始,關鍵在於如何將你的核心技能和經驗轉換到新領域。工程師擁有的工程背景所培養的邏輯思維、問題解決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等,都是許多領域都需要的寶貴資產。別讓既有的框架限制了你的發展,只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充分的準備,相信一定有機會成功開創職涯的全新篇章的。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轉職方向,希望可以帶給你一些轉職的靈感:

  • 技術顧問 / 產品經理
    如果你有技術背景,能理解開發流程,這些角色讓你能與設計、行銷、業務部門無縫協作。
  • 數據分析師 / AI 應用專家
    隨著數據時代的到來,程式能力使你在數據分析和決策中更具優勢。
  • 技術講師 / 教育培訓
    如果你熱愛分享知識,成為技術講師或提供企業培訓是很好的選擇。
  • 創業
    將技術能力與市場需求結合,像許多因為掌握技術能力而創業的軟體創業家一樣,也能在創業領域發揮影響力。

在職涯的道路上,轉職往往是尋求突破與成長的契機。面對未知的挑戰,我們往往容感到迷茫與不安,但請相信,每一次的轉變都蘊藏著無限的可能。只要我們做好充分的準備,就有機會在新的領域中綻放光彩,再次實現自我價值。

  1. 我喜歡什麼?
    轉職不只是逃離,而是追求真正有熱情、有動力持續下去的工作。
  2. 我的能力適合什麼?
    找出自己具備的核心技能,思考如何應用到新領域。
  3. 我如何延續職涯發展?
    轉職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利用過去的經驗,讓新職涯更具優勢。

六角學院創辦人廖洧杰,在工程師生涯中發現自己熱愛「傳承」,因此創辦六角學院、火箭隊,並在教育領域發展出新的事業。他的《跨領域求職實戰課》上課心得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就算不做工程師,職涯仍有無限發展可能,仍可以在相關領域發揮影響力。


六角學院創辦人廖洧杰 - 跨領域能力地圖

如果不做工程師,下一步還可以怎麼走?
這問題我很常被同行、學生問,但我自己很難給答案,因為一路走來我還是覺得寫程式賊有趣

不過每次被問,也不禁在想,哪天如果不做這行:

我條件希望:

1. 是我喜歡
2. 而且我能力適合
3. 還有職涯上有連貫的工作

認真梳理了下過去累積,還真的讓我找到我會喜歡、而且是我早就在做的事情,那就是「活動策展經理」 😆

發現原來自己的職涯發展模式,是先垂直專業深入發展,然後再把這份累積的研究經驗,複製到其他不同領域上

一開始我先將工程師變成我的硬技能,後來探索出我熱愛「傳承」,所以建立了六角學院、火箭隊
成立單位後,我發現自己會想很多創新商業點子,盡情地砸在我的事業中來嘗試
但發現事業要做得穩固,找很多策略夥伴也很重要,所以我們也很常向公司提案做有趣的活動

例如過去主動找了交通部、KDAN、版塊一起合辦 2000 人的 UI、軟體黑客松
還有和五倍龍哥、悠識 Richard 大哥合辦 800 人的 Web 技術研討會
這過程和教育培訓很相近,都是和有趣的人,花 3~6 個月深度交流、一起激盪出更棒的點子,最後看會開出什麼樣的精彩火花


成功轉職的關鍵在於能否將「過去經歷」轉換為「新職涯的競爭力」。轉職過程中,你可以試著透過以下方法降低風險:

  1. 盤點可轉移技能:例如專案管理、問題解決能力、溝通協調等,這些都是跨領域求職的優勢。
  2. 主動創造相關經驗:透過學習新技能、接案、參與專案,建立相關的工作經驗。
  3. 擴展人脈:參加行業活動、學習社群、LinkedIn 網絡,讓自己更容易被機會看見。

對轉職還是感到不安?來看看這些成功轉換跑道的學員故事吧,或許可以帶給你多一些勇氣與啟發:


《跨領域求職實戰課》已經有 900 多位轉職者加入課程,開始突破找工作的盲點,學員來自科技業、醫療產業、金融業等不同領域,有學員從航運助理轉職為科技業國外業務、從服務業跨領域轉職到管理顧問公司,更有學員不只轉職成功,還成功加薪 40%。

課程透過以下三大步驟,幫助你學會運用自己的優勢,更有效率的準備每一次的轉職:

  1. 確立「轉職目標」 – 評估真正適合自己的職缺,避免在錯誤的賽道上耗費心力
  2. 盤點「個人優勢」 – 學習如何從過去經驗中提取亮點,精準對應目標職缺的需求
  3. 備戰「履歷面試」 – 懂得運用 3 大求職模板,讓你的履歷和面試表現脫穎而出,能夠自信回答「為什麼要錄取你」
    (*跨領域能力地圖、*一頁式職涯亮點展示、*Elevator Pitch 自我介紹模板)

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職涯方向,現在就是轉職的最佳時機!若你準備好迎接新的挑戰,加入《跨領域求職實戰》課程,幫助你以最有效的方法開啟新職涯。

🚀 《 跨領域求職實戰課 》限時優惠倒數 4 天,4 月 1 日即將恢復原價,趕緊把握!►手刀看課程

 


如果現在的你正在轉職的過程中 ►推薦你參考《求職實戰課》,限時優惠 83 折起,4/1 即將恢復原價!

其實成功轉職的關鍵不在於你有沒有經驗,而是你懂不懂得「轉換角度」看待自己的能力。

在 BetweenGos《跨領域求職實戰》課程中,其中一位來自台中的學員,她從航運助理成功轉型為科技業國外業務。她的心得是:

「求職實戰課讓我發現,不同產業的工作邏輯其實是互通的!認真盤點後才發現,我在航運助理時累積的技能和經驗,竟然都能應用在科技業務上。現在我終於能自信地跟面試官說:我就是你要找的人!」

目前已經有 900 多位轉職者加入課程,開始突破找工作的盲點,其中許多人不僅成功跨領域轉職,更有人成功加薪 40%。

🚀《 求職實戰課 》年後轉職限時優惠中!限時優惠 83 折起,4/1 (二) 00:00 即將恢復原價!

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職涯方向,現在就是最好的轉職時機! ►手刀看課程

官網文章置入_求職實戰_優惠倒數圖

透過這堂課,你可以:

1️⃣ 跨領域職涯思考,確立轉職目標

2️⃣ 盤點個人核心能力,把過去經驗轉化為求職亮點

3️⃣ 掌握 3 大履歷面試模板,用自己的優勢脫穎而出
(*跨領域能力地圖、*一頁式職涯亮點展示、*Elevator Pitch 自我介紹模板)

一起加入課程,著手打造屬於你的理想職涯!►手刀看課程

 

若你正在工作中遇到瓶頸...有些小卡關... ▶︎點擊看更多 BetweenGos 職涯服務
職場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讓我們陪你把職涯走得更順利🌿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的你!歡迎追蹤我們的  IG 給你更多美好提案:)

Related Posts

BetweenGos ©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