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有過想離職,卻不知道下一步要去哪裡的煩惱嗎? 或是,你原本做這份工作,明知道可以選擇同樣的職務內容,只是換個公司環境,卻仍然感到猶豫,好像少了些什麼。「這真的是我想做的嗎?」「不做這個的話,又不知道要做什麼……」的念頭開始浮現腦海。
Category:
轉職
- 文/陳韋丞,轉載自隱者的旋律 處理完職涯實際面,這篇想要探索的主題是生涯意義的層面。想要找到有意義的工作、有使命感的工作、有價值感的工作,甚至找到天命和天職,是不是真的很困難?其實有許多理論和工具,都是想要用來回應這方面的問題。 《延伸閱讀:系列第一篇、系列第二篇》
生命三角形:工作觀、自我觀、人生觀
工作觀,是我們對於工作的看法。透過內在與外在三角形,我們已經對工作有完整的了解,接下來仔細談談自我和人生的部分。【自我觀】
自我觀要談的是: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在現在的生命中,我們是否已經成為自己也會喜歡的大人了呢?還是我們不曉得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很多人會陷入自己和別人的比較,進職場之後又更明顯:A比我帥、B身材比我好、C比我有錢、D學歷比我高、E買了一台名車、F上個月剛買房,家人還幫他付頭期款!更別說和主管同事之間、明裡暗裡的攀比,在感覺獲勝的那一瞬間開心了片刻,然後又自己發現這是一種虛無的喜悅、如同煙花般短暫。繼續回到無限比較的輪迴當中。 很多人問我該怎麼改變比較心態,心理學的方法有很多,但我想要介紹的一種方法是:找到你想要成為的自己。 為什麼會和其他人比較?比較其實可以是一件中性的事,許多事情都透過比較而了解差異、了解定位,藉由比較,很多人讓自己更有動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恰如其分的健康比較,並不會帶來太大的問題。但就壞在比較過度,失去自信、影響心情。 為什麼一直和別人比?因為我們沒有明確的比較基準和目標。理想的目標是和期望的自我比較,努力朝向自己喜歡的模樣前進。簡單來說就是自己跟自己比,但又要如何做呢?在生涯諮商的領域中,生涯建構大師 Savickas 研發了一系列的問題,透過這些提問,從我們喜歡的人物角色開始,提煉出我們想要成為的自己。學習了原始的題目,之後我自己在應用的時候,又融合了敘事、焦點解決、NLP 的技術,讓問題角度變得更豐富。 這時代很多人說要做自己,但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是:大多數人其實也不清楚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自己。導致最後追逐的是其他人說服他的目標,活在一種假象的追逐當中。 你想要成為的自己,是從你靈魂的聲音中,提煉出來的答案。不是其他人的意見、不是從其他人那裏繼承的主張。專業的諮詢師可以協助你拼湊碎片,加速描繪出自我圖案的過程。如果我們現在的生活,和過去的自我脫節、和未來嚮往的自我脫節,此刻的生命被切割獨立出來,和過去與未來毫無相關,活在此時此刻的我們,當然會覺得非常迷惘、毫無動力。因為你現在過的生活並不是你自己。 我跟一些來訪者談的時候,通常是大家工作最痛苦的時期。為了工作,很多過去的興趣和喜好、未來想做的夢,全部都捨棄了。只剩下現在一天八小時、十小時的工作。我就會請他們重新開始接觸那些,單純喜歡的人事物。當我們重新找到自我和現在生活的連結, 才會重新換發生機,找到能量和動力。
【人生觀:生命故事】
我們想要如何寫下自己生命故事下個章節的劇情?目前生活中的不同層面,是否還有想要提升的目標?除了工作以外,其他面向有沒有也讓自己滿意?關乎人生的意義、人生整體的圓滿,常常是進入職場一段時間的人,後續想要尋找的目標。一個人的動力、使命感、意義感、價值感,... 閱讀更多
在找工作、轉職的過程中,你通常會怎麼做呢? 更新履歷、開啟人力銀行的履歷權限並搜尋工作、投遞職缺。憑著有限的敘述(工作內容)和自己已知的經驗(過往工作經驗)來決定下一份工作的去向,卻常常在日復一日打卡上下班的過程中,漸漸對於目前的工作內容麻木,懷疑自己難道以後就只是這樣了?害怕自己沒有進步,卻說不出哪裡不夠好…… 「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但不確定自己要什麼……」是大多數人都曾有過的迷惘。
- 文/ 梁子,載自《 還在傻傻分不清?三分鐘弄懂企劃、行銷與策展的不同!》 「喔!你是做行銷的呀…那一定很會賣東西?」 「會企劃不就是很會辦活動嗎?」 「策展人感覺只要穿美美然後出一張嘴啊?」 多數的企劃人可能會遇到類似問題,因為行銷/企劃並沒有專門的學校科系,也沒有太明確的職務定位,所以大部分的業主或廠商、甚至老闆都不一定能弄懂其中的分工概念。接下來,我們就以精簡方式說明,用「專業核心、職能定位、工作重點」三個面向介紹其中的主要差異:
邏輯思維的基礎能力:企劃
企劃是基本功,需要一半的密集訓練,加上一半的自我天份。好的企劃腦袋必須有條不紊、條理清晰,擁有優質的文案與組織能力,善於進行資訊蒐集彙整和分析;面對的通常是數據文字,熟悉的時常是文書軟體,工作內容主要得寫提案、做簡報、想評估、擬計畫,若是會一點美編技能絕對大大加分。如果平常熱愛閱讀,甚至喜歡寫寫文案,那很具備做企劃的好條件。簡單說,企劃屬於一種「組織邏輯」的執行性工作。強化銷售業績的能力:行銷
行銷是專業力,需依據現有營銷條件構思,加上對市場的敏銳度。好的行銷得擁有基本企劃能力、良好流利口條,善於跨部門溝通 、勇於表達想法;通常是面對營銷面的待解決難題,必須試著了解原因、分析探索,找出提昇品牌行銷目標(銷售業績/公關好感度/節慶販促)的創新方法。工作內容一樣得寫提案做計畫,但更具備策略脈絡、成本概念、系統架構。如果熱愛學習新事物、接觸流行市場、了解商業趨勢,甚至喜歡跟他人分享,那更具備做行銷的好資質。簡單說,行銷屬於一種「營銷強化」的思維性工作。統合視覺空間的能力:策展
策展是整合力,發想從無到有的創意,以及從平面到立體的總體呈現。好的策展人除了擁有良好的企劃行銷與溝通能力,還要能擬定品牌的發展願景,打造平面視覺、展示陳列和空間氛圍的高度整合性。從品牌定位的策劃、網站風格的擬訂、到施工現場的燈光調校,由淺至深、由大至小,都能帶領團隊實現品牌理念與目標。工作內容包羅萬象,可能上一秒跟文青老闆開會,下一秒在工地指揮監督。如果熱愛創意視覺、熟悉空間規劃、擅長各類企劃執行流程,甚至喜歡不同主題的任務挑戰,那會挺適合往策展人邁進。簡單說,策展屬於一種「品牌整合」的領導性工作。一個好企劃,才有可能成為好行銷;首要是基本功,然後持續強化腦袋。策展不是每間公司行號都需要,但創意到執行的整合能力,絕對是行銷人的最高境界喔!
※本文摘自medium,作者梁子※ 也推薦你看看: 《沒經驗可以做行銷嗎?跨領域到行銷的3大常見問題一一破解!》 《跨領域轉職:從行銷轉職到業務開發的心路歷程》 《必須收藏!行銷人的薪水、現況、未來機會完全剖析》 一天一點靈感,獻給知性慵懶的妳!現在就來follow我們的IG:給妳更多美好提案! ... 閱讀更多